首页 > 新闻 > 正文

《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

时间:2022-01-11 09:11

来源: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评论(

四、打造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稳步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及集装箱多式联运,推进货物运输组织由畅其流向优其流转型提升。促进货运铁路扩能,支持推动港口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苏南-太仓港”内河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加大多式联运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苏南地区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推行“绿色车轮计划”。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充电桩加速布局,大力发展打造适合未来城市发展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继续深化公交都市发展,推广全域公交,发展毗邻公交、旅游公交。推动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行,推动市域轨道多网运营合一。规划建设城市步道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体系,打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推动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完善高污染车辆提前淘汰补偿政策,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强柴油货车限行管理,出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全天候限行政策措施,提高柴油货车区域限行要求。

专栏1促进绿色发展示范工程

1.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工程。以张家港市、昆山市、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为多核心,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依托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等3家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以及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昆山经济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3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联合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吴中静脉产业园等,打造节能与环保技术装备、LED照明、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苏州科技城水质净化厂迁扩建项目等EOD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全新一代循环经济产业园。

2.清洁能源供给工程。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工厂厂房等建设分布式光伏,有序发展环境友好型分散式风电,试点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等技术,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浅层地热应用示范项目。支持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深度挖掘余热余压资源,推动230℃以下低品位余热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

3.氢能源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建成加氢站1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在叉车、公交车、物流车、长途货车、港口重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达600辆,力争2025年氢能消费量达3万吨/年。

4.能源互联网建设工程。支持苏州相城国家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友好互动型电网侧储能电站集群、张家港湾“生态节能江湾”能源互联网示范区、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苏州工业园区主动配电网工程、古城区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示范区、太仓交直流混合的多元融合局部微电网厂区、高铁新城智慧能源产业集聚区、能源云网苏州子平台“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城市级能源大数据中心、高铁新城数字人民币结算电费应用试点等一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5.常规公交发展工程。到2025年,实现运营公交线路620条、微循环线路90条,开工建设吴江T1号线示范段,建设巴士管家探索综合运输服务平台。

第二节 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将低碳思维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严控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一、深入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

强化目标约束和峰值导向。全面落实国家、省下达的温室气体排放约束性目标,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加强甲烷、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控制,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时间、目标、路线图和落实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率先达峰。深化低碳示范试点,探索低碳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建设。

推进协同减排和融合管控。积极探索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防治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强化治理目标的一致性和治理体系的协同性。将碳排放重点企业纳入污染源日常监管,促进企事业单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统一采集、相互补充、交叉校核。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在环境统计相关工作中协同开展温室气体排放专项调查。持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实施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规范化,鼓励县级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逐步扩大清单范围。进一步完善市级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提高数据质量。

加快推行碳排放权交易。落实国家和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配合完成重点排放企业历史数据核查、配额分配等工作,确保重点排放单位按期全部进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监督检查。

二、推动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

持续降低工业碳排放。严格控制电力、钢铁、纺织、造纸、化工、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企业碳排放总量,积极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制定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支持采取原料替代、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措施减少工业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加强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碳排放管理。加快推进汽车、电器等用能产品及日用消费品的低碳产品认证工作。到2025年,主要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推进农业低碳融合发展。深化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开展低碳农业建设,推广农业循环生产方式。选育高产低排放良种,加强高捕碳固碳作物种类筛选,研发生物质炭土壤固碳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长期固碳能力。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推行少耕、免耕、精准作业和高效栽培,控制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加强畜禽养殖场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指导工作。

全面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强绿色消费行为引导,推广节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和节能低碳节水产品应用,反对过度包装。科学制定绿色消费产品采购指南,进一步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确保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绿色产品占到80%以上。提倡低碳餐饮,鼓励食用绿色无公害食品,积极推行“光盘行动”。倡导低碳居住,鼓励使用节电型电器和照明产品。组织实施绿色出行碳积分激励工程,倡导“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到2025年,85%以上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

1...3456789...1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