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城镇污水处理20年:涅槃后的新局

时间:2020-05-04 13:1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评论(

“目前,中国水务市场的招标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几乎所有的参加者都会抛出惊人的价码。”威立雅北京代表处的一位事务经理说。“现在只要不低于10%的回报,洋水务应该都愿意投资。”2003年,国泰国际的联席董事张军红称。

在此情况下,各国际水务投资控股集团的战略发生了分化。以香港国泰、英国泰晤士、香港汇津等国际水务企业选择了在中国水务市场的收缩或完全撤离;而以威立雅、中法水务为代表的企业则在认真的市场分析之后,进行了战略调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拓中国市场。

威立雅继续扩张着,并开始将其国际业务发展的战略中心转移至亚洲,而中国市场更是亚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仍然居于让国内企业仰望的地位,也是在中国最早尝试全面市政水务服务的商业运营商。2002年后的5年,是威立雅扩张最快的时期,并在2004年入选中国水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

战略调整后的威立雅,仍然保持着令人艳羡的收益率。2008年7月,威立雅在“中国水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披露,在这一年各类水务成本上升的时候,威立雅的收益数据仍是12%-18%。

这段时期的水务外资企业,对中国水务市场继续保有乐观的发展预期,巨大的市场甚至吸引到了新的外资企业进入。2005年8月23日,西门子工业系统及技术服务集团在上海宣布,正式进军中国水市场。当时西门子水务CEO罗杰乐观的预计,未来中国市场年度增幅将达到8%。

然而,几年过去,乐观的情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些进驻中国的外资水务企业不仅未能从水务巨头翘楚的位置上向“全球五百强”更进一步,相反,外资企业从长期把持的中国水务龙头老大的地位上一路下挫,难见复兴迹象。

2008年之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上也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这一阶段,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转变的宏观背景之下,中国水业一定程度地出现了“国企并购民企”现象。加上这段时间内出现的收购西安自来水公司折戟、溢价收购意图被质疑等影响,威立雅的市场战略逐步趋于保守。同期,外资的全球市场战略发生了重要调整,这种战略调整的表现是,至少不再投资不擅长的领域和项目,因而对中国新的水务项目更为审慎,收购步伐也明显放缓。

报道显示,2012年威立雅全球营业收入120.78亿欧元,其中亚洲市场贡献了16.2%。而据E20环境产业研究院2013年的研究数据,北控水务已经以2094万立方米/日的水处理总能力超过威立雅,成为首个水处理规模超过2000万立方米/日的企业,国内企业在水务市场开始领跑。在2013年的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中,北控位居第一,威立雅第二,位列第三名的首创股份也距之不远。此外,以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也驶入了快车道,在水务市场上盘踞一席之地。

随着国内环境产业的迅速成长,原先只属于外资企业的高利润、低成本的优势开始逐步消失。一些国内企业,被资本市场认可为信誉好的优质客户,融资成本降低,以北控水务为例,其融资综合成本不超过5%,与外资已相差无几。其次,管理、用人本土化,以及鞭长莫及的垂直管理模式弊端,使外企优势也难以凸显。

最初吸引外资的高回报率,也在政策调整及竞争加剧中逐渐走低。10%以上收益率的水务项目如今已是凤毛麟角,在近年来的“环保+PPP”大潮中,看重回报率及风险控制的水务外资企业,几乎悉数选择观望。苏伊士亚洲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表示:“回报率到7%就算好的项目了,而现在融资的成本大约在5%左右,在规模大、时间长的前提下风险较大。”

此外,外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急剧变化,甚至一些洽谈项目,外资企业根本不具备投标资格。再之后,复星集团和南京钢铁联合收购柏林水务在中国境内子公司柏林水务,GE将旗下全部水处理业务打包卖出,重庆水务将德润环境20%股权以44亿的价格卖给了深圳高速……

随着中国企业的日益壮大,国际水务巨头那一个个有点绕口的名字,已渐渐不再那么光环显耀。有人为之总结出了许多种原因,但都无法回避中国环境产业日益壮大,企业快速成长的事实。沉舟侧畔千帆过,万紫千红总是春。对于未来,我们还是应该抱有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10 环境民企遇挫,国资并购潮起

我们的期望,不仅是针对外资企业的退后甚至离场,也基于近两年民营企业大规模的变局。

2019年6月,上市公司碧水源与中国城乡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作价28.69亿出让10.14%的股权,中国城乡自此成为碧水源的第二大股东。9个月后,碧水源宣布了变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消息,如果能够获得批准,中国城乡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此前的两年内,碧水源经历了一路凯歌后的回落低迷。在2018年度及2019上半年,这个在业内看来相当灵活顽强的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与大多环境企业一样,在国家去杠杆的大潮中,流动性变差,资金链紧张。

碧水源的股权变更在行业里引起了一番讨论,但也只是简单讨论,之后,便随着滚滚的信息流很快过去了。2019年中,大家对于环境民营企业的股权变动好像已经习以为常。

在2015年时,环境行业发生了一起并购交易: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为主的四家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受让桑德集团持有的桑德环境29.8%的股份,桑德环境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清华控股,交易涉及金额约70亿元人民币。

这起并购在当时被称为“史上最大并购案”,刷新了2014年12月北京控股有限公司30亿元人民币收购金州环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92.7%股权的交易纪录,以及首创集团51亿元全资收购新西兰TPI NZ(Transpacific New Zealand)公司的交易纪录。

同时,它还有着更多层面的意义。一些人把它看作一起“大型混改”,一些人则认定它具有“国企并购民企”的含义。但无论是哪一派,当时的环境市场所散发的气息还是乐观而积极的,并对“启迪桑德”这个新生儿怀有期待。“这宗并购将在中国环境产业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会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桑德联手清控,是‘孵化+投资+并购’模式的重要开端”,行业人士表示。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