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保管理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环保队伍素质教育,组织人员轮训,提高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技能。坚持长期开展理想信念、职业操守、权力观、事业心教育和法制培训,严格执行“环保六条禁令”和“环保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各县(市、区)环境宣教中心机构及能力标准化建设,建立环境新闻、影视、科普和教学资料等环境宣教信息共享机制。严格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及相关政策,引导公众和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环境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深度合作,发挥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环境信息,解读相关政策,为公众释疑解惑。加强人员和装备配备,加强环境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成市、县两级环境信息平台,大力提高环境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水平。
第七章 强化生态修复,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安全
第一节 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加强沿江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完善空间准入、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准入标准,从严审批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科学划定岸线功能分区边界,严格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及造纸行业项目,1公里范围内已建成企业实施重点整治、限期搬离,超过1公里不足15公里范围内限制布局重化工和造纸行业项目。严控在中上游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重化工及造纸企业排污口下游3公里内存在饮用水取水口的,应立即关停整改。坚持“以水定发展”,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合理安排沿江工业与港口岸线、过江通道岸线与取水口岸线,有效保护岸线原始风貌,利用沿江风景名胜和其他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亲水空间。加强沿江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实施沿江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重点保护斧头湖等重要湿地。加大沿江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力度。加强长江物种及其栖息繁衍场所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护。
规范重要生态功能区管理。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推进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建设。严格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专项执法检查,减少人为干扰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不利影响。加大生态保护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宣传等。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抚育。深入实施“绿满鄂南”行动。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目标,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幼林抚育、生态公益林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显著降低区域内低产低效林比率,森林蓄积量稳定增加,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采用保护现有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强化病虫害防治和城区山体保护等措施,加大对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通过“谁开发谁恢复”的原则加强对矿区植被的恢复。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07%。
强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完善以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系统,扩大湿地面积。重点在斧头湖、黄盖湖等湖泊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在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通城大溪国家湿地公园、通山富水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实施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生态清淤、植被恢复、增殖放流、饲草料种植等措施,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探索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积极申报湿地项目,争取湿地生态补偿,推动湿地保护工作。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依据珍稀、濒危物种种类和分布状况,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和评估,促进生物资源就地保护和基因库建设。实施对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进行严格保护的项目,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九宫山森林公园等保护区内建立生态系统观测站,定期对区内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和种群变化进行定位研究,掌握群落的发展与演替动态。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绿色生态”原则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控制在500吨/(平方公里·年)以下。重点治理通城县、崇阳县、咸安区、赤壁市、通山县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对保留的采石取土场,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实施“矿山复绿”,重点推进“三区一线”(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地质环境脆弱区和交通枢纽沿线)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引导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划定景区的功能分区,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大旅游区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监管。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自然保护区内各种违法旅游开发项目。以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隐水洞风景区、鄂南大竹海风景区、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国赤壁风景区、黄龙山自然保护小区等为核心,以珍贵树种资源培育、森林生态修复、森林文化挖掘等为手段,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生态教育基地建设等为措施,打造7 个主要旅游精品景区。积极开发幕阜山生态旅游线路。
第二节 构筑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以建设“中部绿心、香城泉都、五彩咸宁”为目标,以“国际视野、中国高度、湖北品牌”为标准,以绿色为底色,以花化、香化、彩化为特色,通过节点点彩、坡面披彩、群落叠彩、纯林焕彩、荒山染彩、绿水映彩、苗圃育彩、立体增彩等方式,举全市之力,全市域、全方位、全产业推进“五彩咸宁”建设,努力打造芳香四溢、色彩斑斓的浪漫之城、健康之城、休闲之城、生态之城,构建“一区、两带、四线、六园、十片、多点”的彩色总体空间格局。
一区:即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结合现有整体规划对辖区内的城市道路、生态林地等全面彩化,打造彩色生态工业园区。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