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咸宁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生产和生活绿色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环境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具体详情如下: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咸宁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咸政发〔201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现将《咸宁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
2018年2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咸宁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和《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咸宁市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节 “十二五”环境保护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咸宁、绿色崛起”为统领,以环境改善为目标,以污染减排为主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生态保护纳入全市重大战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新的发展阶段和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绿色崛起为引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咸宁的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大气主要污染因子PM10浓度均值稳定在9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2个国控及省控地表水监测点、2个跨市界断面、8个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6.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大于75,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9.32%,生态环境状况保持为优。
治污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减排项目112个。其中,25个治理减排项目、25个结构关闭减排项目、62个农业源减排项目,共减排化学需氧量10101.64吨、氨氮1575.44吨、二氧化硫2973.32吨、氮氧化物6209.95吨,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减排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有力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出台了《咸宁市生态市(绿色崛起)建设考核办法》,拟定了《咸宁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全市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村、18个省级生态乡镇、164个省级生态村,8个村庄入选中国古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潜山森林公园和嘉鱼三湖连江获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环境风险防控水平有效提升。全面加强环境应急响应,市、县两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深化环保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实行领导接访、包案化解制度,大力提升应急信访能力水平。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率、处置利用率、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合格率和经营单位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均达100%。辐射安全监督检查率、整改完成率均达100%。
环境安全保障得到加强。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零点行动”“春雷行动”及环保大检查,有力推进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推动8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面完成规划环评,对1315个项目办理了环评审批,同时对20个具有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环评转方式调结构作用切实发挥。
环保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建成咸宁市环境监控中心,投运了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预警预报中心咸宁站,完成了潜山森林公园等4个空气监测网点以及鄂南高中等5个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并在陆水流域启动四县跨界断面自动监测站建设。全面建成市直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启动了100家重点企业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建立完善了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合审批全覆盖。设立了环保微博、微信投诉平台,规范建立了环境信访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完善了重点案件包案制、督查制、移送制。制定了《咸宁市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与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和武汉市环保局建立了污染预防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截至2015年底,“十二五”规划的八大类29个指标已完成22项,7项指标存在差距。
表1 咸宁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咸宁境内有富水、陆水、金水、黄盖湖四大水系,生态环境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咸宁市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环境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水资源优势逐渐减弱,环境质量局部形势仍然严峻。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全市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过于依赖大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发展不足。同时我市产业结构偏重且对外协作配套权重较大,对外依存度高,使得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市支柱产业的影响增加,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稳增长任务艰巨。
环境质量形势严峻。2015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67.7%,其中重度和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4.1%,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斧头湖、大岩湖水质有所下降,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和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凸显。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