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原水工程建设
统筹西江和东江双水源,“立足东江、着眼西江”,积极配合省政府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内双水源保障,确保全市各区域应急供水调度需要。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主要开发任务是在大力节水和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从珠三角西部向东部地区引水,实现珠三角东、西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东部地区城市资源性缺水问题,构建东部地区城市的多水源战略,保障该地区及兼顾其周边城市的供水安全。工程主要解决受水区广州南沙新区、东莞市、深圳市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缺水问题。
根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建议书》(2015年12月),工程规划调水流量为80m3/s,从顺德区杏坛镇境内的西江干流取水,采用长距离封闭式管道输水。工程总投资估算约380亿元,我市主要配合省实施,开展交水点水库的水资源保护、输水线路规划选址、输水管网配套等。项目投资分摊比例尚未最终确定,投资暂不列入本规划。目前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已经水利部批准,项目建议书正在等待评估,可行性研究正在推进。同时该工程已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十三五”期间,结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建1座区域性水厂及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实施后,我市需水量先由本地水库供给,然后在东江干流保证其他用水户安全和生态流量前提下引水供给,不足水量通过西江引水工程按需供给,初步形成配置合理、安全可靠、东西江多水源互补的水资源新格局。
5.1.2 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以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的水库及石马河河口水源保护为主,重点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针对联网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施源头防控、截污工程、人工湿地治污工程、清淤疏浚等工程措施,削减外源和内源污染负荷,改善水库水质,使联网水库水源真正得到保护。针对石马河调污工程现状问题,通过新建拦污节制闸,增加引污流量,削减石马河入河污染量,对石马河河口的东深供水工程及东莞市东江沿线水厂饮用水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重点开展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联网水库松木山水库水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人工湿地与库尾截排工程,同沙水库水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库尾水排放、环湖截污管网工程、雨季溢流污水处理工程等。
5.1.3 城市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镇村水厂整合,加强供水系统资源优化整合研究、探索和实践,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通过优化整合村级供水资源,提升村级供水保障能力,确保我市供水更加安全优质。
(1)老旧供水管网改造
按照国家《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的相关要求,督促供水企业制定各年度管网改造计划,切实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保障供水安全。“十三五”期间,规划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000km,降低全市管网漏损率。
(2)完善二次供水管理工作
结合我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制定二次供水管理相关法规及技术指引,推动二次供水依法行政和监管方式的创新。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二次供水改造实施方案,共同推进设施改造工作。推行二次供水接收管理试点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全面提升我市二次供水行业管理水平。
(3)推进水厂整合
大力推进村级供水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在掌握我市现有村级水厂的基本情况下,根据《东莞市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对我市供水系统调整布局,全盘谋划,制定《东莞市村级水厂优化整合实施方案》。督促各镇街结合实际,对区域内村级水厂整合有步骤的开展。同时,继续加大对全市村级水厂水质监管,结合水质抽检、水质公报等监管手段确保村级水厂完成优化整合前我市农村的饮水安全,以此逐步向集中式、区域性供水格局迈进,实现全市供水城乡一体化,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5.1.4 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3年东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正式跻身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行列。“十三五”期间,继续巩固东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果,提高重点领域节水水平。
(1)加强全过程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实现单位用户用水过程控制。严格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确保企业(单位)、居民合理用水。强化节水“三同时”管理,加快实施工业节水技改,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建设,提升节水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好家庭及节水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加强基础管理,巩固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创建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营造全民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3)逐步推进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发展新模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逐步推进再生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将处理后排放的污水转化为有利用价值或利用潜力的资源。选择具有成熟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开展再生水利用工程的前期工作。
5.2 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按照“削减存量、杜绝增量”的原则,采用除旧和改造的治理思路,建立可持续的稳定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十三五”期间主要以除旧思路为主。“除旧”以“消减存量”为主要目的,采用集污、排污、污染处理、河涌污染整治等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带来污染进行清除。具体来说,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流黑臭水体、重点流域等敏感水域为重点,强化源头控制,雨污分流和沿河强化截污并举,结合片区排水管网完善、面源污染控制,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流域综合整治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落实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三年治污行动计划,促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造亲水乐水的优美环境。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