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收集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苏州市累计建设污水收集管网3656公里,消灭空白区15个,建设零直排区11个;对2.98万公里排水管网开展功能性、结构性检查;修复“错接、混接、渗漏、堵塞”等问题点位4.8万余处。
接纳能力持续提升。完成155个独立场站污水设施;1925个阳台车库污水收集系统;8357个“十个必接”污水收集系统;10761个重点行业污水接纳系统建设;对1739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7596个工业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整治非雨出流排口、污水直排口5733个;2019年,全市累计发放排水许可证2694件,比2018年(2023件)增长33.2%。
处理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苏州市处理污水量约11.60亿吨,在用水量下降3.8%的情况下较2017年增长约15%;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3万吨/日,处理能力达到420万吨/日以上;污水厂平均进水COD浓度296mg/以上;COD浓度上升10%以上;污水厂出水标准达苏州市“准Ⅳ类”要求。
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932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全市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目标;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2%、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持续推进高质量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和水岸同治攻坚行动,42条通长江河道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以上。2021年1-7月中心城区178条河道优三比例达到88%以上,无劣五类河道。
污水厂进水浓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污水厂全部完成“一厂一策”;要求开展污水厂“一厂一案”,排查污水接纳和管网质量;开展排水达标区划分和建设;污水厂平均进水浓度提升明显:其中太仓市提升50%;中心城区:CODcr大于310mg/L,BOD5大于150mg/L。
在治理过程中,夏坚总结,苏州污水治理系统存在十类问题:
第一,处理能力不足。夏坚提到,在先期规划设计时,污水处理能力是按照历年预测供水量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但是实际情况是高峰用水和平均用水有约20%的数值差距。南方城市在雨天,即使管网质量非常好,也会有相当量的雨水进入污水治理系统。夏坚表示,通过在一些突出片区的调查,降雨时外渗雨水的量能增加60%~70%,带来了污水处理能力应对平均值足够但应对高峰不够的现象。
第二,管网不配套。个别污水厂负荷低、老城区、老镇区、公路沿线仍有管网空白区。
第三,污水进厂浓度低。夏坚总结,根据多年治水经验,污水进厂COD浓度不到100mg/L,往往是因为管网有通河现象;COD浓度不到200mg/L,一般是因为常态化的渗漏严重,有地下水进入管网;COD达到300mg/L以上,证明管网质量基本正常。
第四,环境容量趋紧,污水厂排放需进一步提标。污水厂出水要求达到苏州准Ⅳ类标准,一些污水厂需进一步提标改造。
第五,雨污分流不彻底。老城区、老小区、工厂和单位内部存在雨污分流不到位现象。
第六,管网质量普遍差,有待提升。管网老化、损害、病害等问题积累较多,雨污混接现象突出,管道串联、雨污错接、混接时有发现。
第七,雨污混接错接情况突出。管道串联、雨污错接、混接时有发现。
第八,管网渗漏严重。污水外溢、外水入渗影响系统效能,并且在使用几十年后,即使质量合格的污水管网,也难免出现退化,需要维护更新。
第九,污水接纳乱象。工业废水接纳有待规范,小散乱行业污水直排屡禁不止,单位内部管网缺管缺养,沿河直排点和非雨出流很多。
第十,环境压力。黑臭河道虽已完成整治,但少量河道有反黑反臭风险,考核断面还存在季节性不达标现象。
苏州解决污水治理系统性问题的十二种措施
苏州市污水治理总体思路
夏坚总结了苏州解决上述污水治理系统问题的十二种措施:
第一,消灭管网空白区。污水主管网空白区主要存在于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小区、交通干线等地区;支管网空白区主要存在于机关、学校、医院、浴室、美容美发、洗车点、餐饮(宾馆)、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集中居住区(宿舍)等地区。秉持“公共管网政府建,内部管网共同建”的思路,针对主管网空白区,采用“财政出资,政府兜底”的办法,针对支管网空白区,采用“行业监管、业主自治、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夏坚说,财政支持是一方面,但最关键还是政策要到位。
苏州市雨污分流改造
第二,消灭污水直排点。这是整治以后的水质变化,氨氮降低了一半。针对沿河直排点,苏州市并没有采用常见的沿河挂管措施,而是采用了入户改造的办法。夏坚表示,入户改造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居民的工作,只要下决心,政策配套,苏州市做了几千个直排点,没有出现一家钉子户。
(沿河挂管就是在河涌有污水排入的一侧铺设管道进行污水收集,再将管道连接附近的截污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人员一般会在河岸边搭建铁架,然后将较大的污水收集管挂在铁架上固定,再通过较小的管道连接岸边的排污口,将原来所有流入河道的生活污水收集到挂管里面,完成对河道的整体截污。)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