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江苏省首个污泥干化项目:投产10年,贡献3万吨能源,实现负碳排

时间:2021-05-19 09:5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今年,苏伊士旗下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迎来投产十周年。该项目是江苏省首个建成并运营的污泥干化项目,总体规划处理能力为每天900吨脱水污泥。目前污泥干化厂每天能处理园区污水厂产生的湿污泥600吨,投产10年以来生产连续运行,实现了日产日清,使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

image.png

苏伊士旗下苏州污泥项目投产十周年

苏伊士中国污泥业务总监岳宝接受媒体专访分享这个项目的经验。

4月15日,苏伊士中国污泥业务总监岳宝接受了中国水网采访,在苏州污泥项目投产十周年之际,岳宝向中国水网具体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的成果和经验。他介绍,苏州工业园区项目获评为法中委员会“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大奖、中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及“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诸多荣誉。

岳宝强调,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在于项目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善的运营理念,更在于苏伊士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都坚持高标准要求,才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可靠。同时,苏伊士在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长期布局和经验积累,也是该项目成功稳定运行的关键。

事实上,相对污水、自来水来说,污泥处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要求安全、环保,而且要长期稳定可靠。但长期以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一直是污水处理的短板,是备受业内关注的问题。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环保市场的外企之一,苏伊士对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布局,也是先人一步,从我国污泥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时期,苏伊士就已经开启了在华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布局。

1983年,苏伊士在中国获得第一个污泥脱水项目——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此后,在1986年,苏伊士又拿下了在中国的第一个污泥浓缩项目——天津东郊污水厂污泥处置项目;1991年,苏伊士在中国获得第一个污泥消化项目——重庆唐家桥污水处理厂;2007年,苏伊士在中国获得第一个污泥热干化项目——重庆唐家沱污水处理厂;2010年,苏伊士在中国获得第一个污泥焚烧项目——深圳上洋污泥处理厂。

2011 年,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投运的时候,苏伊士已经在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全面爆发,我国污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投运的初期,正是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路线的发展从初期的探索阶段,到大范围实践阶段迈进的关键节点,各项推动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在这前后陆续发布和落地实施。如2013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发布,明确污泥的处理处置必须要达到国家相关处理处置标准。同时,对违法处理处置污泥的行为,条例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让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又迈进了一大步。

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发展的十年,也正是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逐步发展和深化的十年。该项目的成功投运和稳定运行,对于行业来讲,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

“产业协同、循环利用”

彻底解决苏州工业园区污泥的二次污染难题

苏州工业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占地面积288平方公里,有大量国内国际工业企业落户其中。作为国内最发达的开发区之一,苏州工业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保工作。为了保护苏州工业区及周边良好的水体环境,最大程度降低工业污染的影响,园区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5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任务艰巨,作为污水处理的后端产物,污泥处理处置的难度和必要性可想而知。

2009年,苏州工业区与苏伊士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专营合同,获得苏州工业区污泥处置及循环利用项目,旨在投资、建造及运营江苏省首个污泥干化项目。

image.png

苏伊士与合作伙伴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及运营的江苏省首个污泥干化项目。

该项目总体规划处理能力为每天900吨脱水污泥。其中一期工程(300吨/日)于2011年4月15日投产,二期工程(300吨/日)于2016年7月投产。项目投运后,实现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功能要求——五个“100%”,即污水管网100%覆盖、污水100%收集、污水100%处理、尾水100%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100%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最终彻底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岳宝介绍,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遵从“产业协同、循环利用”的规划理念,选址于热电厂内,紧临污水厂,利用热电厂的余热蒸汽和污水厂的中水将含固率18%的污泥干化至含固率80%的干污泥,干污泥与煤在热电厂掺烧后发电,并实现了热水及灰渣的循环利用。该项目彻底解决了苏州工业园区城市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还实现了其资源化利用。

项目在技术上采用国际领先的两段式低温干化工艺,作为污泥干化最重要的一个经济技术指标就是能耗,该项目干化每吨污泥消耗的蒸汽0.63吨,比原来的设计值低27%,低于其他工艺40%,这是在行业内是最低的水平。

image.png

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干化每吨污泥消耗的蒸汽0.63吨,比原来的设计值低27%,低于其他工艺40%。

“这完全超出了项目的最初预期”,岳宝告诉中国水网,这些成绩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采用节能低耗的方法,并进一步将能量梯级利用;二是实施了针对性的五十多项技术革新,让国外的设备更加适合中国本地的特性;三是推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工具。因此项目是技术、革新、管理三方面共振的结果。

“双碳”目标下的典型项目,实现负碳排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博弈,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基本形成了四种主要的技术路线,岳宝指出,这个时期,是我们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百花齐放的时候。此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在其署名文章中曾提到,我国现有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的选择主要依据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成本,考虑到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排放作为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路线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谈到碳减排,岳宝很欣慰,他介绍,十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100%接收、处置园区新产生的湿污泥,真正做到了日产日清、无一吨外流;通过PDCA持续改善,投产以来生产单耗持续降低,处理每吨湿污泥仅消耗0.63吨余热蒸汽,低于其他类似工艺40%,运行稳定性和能耗水平均为行业领先。

岳宝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从投产至今到现在,累计处置湿污泥超过115万吨污泥,产生的干泥量30万吨,这些处理后产生的干污泥应该叫生物质污泥,相当于为电厂输送了11万吨的标准煤。而项目运行10年来,累计消耗蒸汽72万吨,累计消耗电5600万千瓦,这两项加起来等于是消耗了标准煤7.9万吨。计算下来,项目实际为社会贡献了3万吨能源,甚至实现了负碳排。同时,项目节约脱盐水75.6万吨,节约污泥填埋土地100公顷。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污泥处理处置应以节能降耗及资源能源回收为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提升与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实现过程能耗降低、化学药剂替代、逸散性温室气体控制,以及生物质清洁能源回收等,以提升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碳减排水平。

对此,岳宝强调,苏伊士和苏州中法环境矢志走在“碳减排、碳中和”的前列。污泥行业真的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苏伊士采用了节能低耗的干化焚烧工艺把湿污泥变成了干污泥,这一技术路线在“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验不断推广

成功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污泥处置能力

image.png

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100%接收、处置园区新产生的湿污泥,真正做到了日产日清。

苏伊士拥有丰富的污泥处置技术,从污泥浓缩开始到消化、脱水、堆肥、干化,苏伊士都有自己专业的技术。苏伊士一直高度重视在华污泥业务的发展,2017年,成立了水务运营污泥业务部,负责大中华地区的污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目前,苏伊士管理和参与管理的六个污泥项目,分别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相城、扬州、重庆唐家沱、天津以及深圳上洋。以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代表,在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苏伊士收获了不错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

岳宝介绍,1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不仅做到了为园区服务好,也帮助周边比如昆山、苏州市区等地解决了不少污泥处理处置难题,提供应急处理服务。昆山市长曾评价苏伊士是昆山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坚强后盾。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良好运营成果,项目也成功走出了园区,苏伊士已成功将项目经验推广到江苏扬州、苏州相城等地,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对污泥处置的能力,支持各地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其中,扬州一期工程于2016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处置规模为300吨/天;二期工程在建规模200吨/天,将于2022年前投入使用。相城一期工程于2017年12月竣工投产,处置规模为200吨/天。

近期,苏伊士通过合作公司扩建扬州污泥二期项目,投运后扬州污泥项目日总处理能力将达500吨。

同时,苏伊士还为天津、重庆、云南、长沙等地的污泥项目,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以及人员的培训。真正让苏州工业园区污泥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岳宝认为,在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未来5到10年将是中国污泥处置市场的黄金期。而对于未来污泥处置的市场化,岳宝也强调,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距很大,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取决于污泥的泥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资源和产业条件。如在中心城市、工业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可以以焚烧为主。他认为,未来真正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是要健全法制,强化监管,提高违规处罚力度,其次是要完善收费。市场化就是一个法制和效益并驾齐驱,光讲法制化,而没有效益,没有企业愿意参与进来。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