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夏坚:苏州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思考

时间:2021-11-12 09:3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宋天辰整理

评论(

4、城市的供水水源。夏坚表示,苏州重视饮用水源、生态水源的建设和保护,规划了太湖、阳澄湖、长江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应急备用水库,建设源水互备体系,水源地实行封闭管理。每个供水区均有两个以上独立水源或有应急水源。利用高水位水源,建设西塘河(太湖、长江)、胥江(太湖)、外塘河(阳澄湖)三个生态补充水源通道,弥补大运河改道后城市河道无清水来源和水动力缺失的问题,建设城市自流活水系统,放大水源生态效能。

微信图片_20211112093813.jpg

太仓长江浏河应急水库

5、城市的景观界面。夏坚说,城市河流是城市形象与特色的体现,也是市民生动的日常生活的界面,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和界面,也是当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交流场所。城市最有特色的区域一般都是近水街区。开展环城河、大运河、胥江(两河一江),山塘河、平江河(古城风貌),金鸡湖、独墅湖、太湖苏州湾(城市湖泊)等水景观规划和建设。

6、城市的文化遗产廊道。夏坚表示,城市河流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地,也是城市故事与古迹的发生和留存之处,河流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整合文化遗产,建设大运河风光带。平江河历史风貌区、山塘河历史街区、环古城风景区、枫桥铁岭关寒山寺历史风景区。对文化遗产根据特点分点、线、面对古桥、古碑、古井、古街、古河道、古码头、古水文站、古街区开展多种形式保护,要开展不可移动水文化载体的普查和登记。

微信图片_20211112093904.png

百年水文站

7、城市的交通要道。城市水系是很多城市交通要道,客运、货运的主要运输线路,承担城市物质和能量输送功能。夏坚表示,大运河是大宗货物的主要运输渠道,苏州开展大运河改道、升级,增强大运河运输能力;沿河修建道路,增加通透性、增强安全性;建设环古城绿带和步道、大运河两岸步道、环金鸡湖步道,形成慢行系统;开辟水上旅游交通线,丰富城市旅游项目;升级航道,建设长江港口和大运河港口水上交通线,连接内河、长江、海港水上交通。

8、城市视觉通道。夏坚表示,城市中河道是可以保持连续通透的通道,比道路还要通透,因为河道更加开阔。所以在城市设计当中,只有蓝绿空间综合规划,形成开阔的视觉通道,才会让人觉得这个城市生活的很舒服,环境很优美。

9、建设防洪排涝系统(网厂河一体化运行)。夏坚表示,城市水环境建设离不开防洪排涝系统建设。苏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中心城区建设防洪大包围,双向引排能力流量265m³;工业园区整体提高地面高程;提高七浦塘、杨林塘、娄江等河道外排能力,降低河道高水位对污水管网液位的影响。

10、活水畅流系统。建设区域、城市自流活水系统,优化水资源调配格局。夏坚说,苏州市曾经专门请南京水科院做物理模型,才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利用自然水源,自然的水位差形成区域活水和城市活水的格局,仅仅需要在某种节点做一些少量的人工干预。尽量依靠自然的力量而非人工干预,这就是低碳思想的体现。

微信图片_20211112094028.jpg

重视水的综合服务功能。夏坚表示,水环境治理,要追求水的品质(功能质量)、品味(文化内涵)、品相(高颜值)。在城市水系治理中,要依据水的服务功能理论,做到多功能兼顾,发挥城市水系的综合功能及效益,不可顾此失彼。应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物、水景观、水文化、水安全全面统筹,系统保护,合理配置,科学治理。应优先安排涉水事务,再谋求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污水治理系统十类问题

苏州污水治理目标与成果。夏坚介绍,昔日苏州污水治理系统问题多多,2011年,苏州市中心城区110条河道中达到黑臭河道等级的有55条。苏州市以“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尾水全提标;监管全方位”为总目标,以“网、厂、湿一根轴;水、气、泥一盘棋;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一条线;市县镇村一张网”为总思路,成立《苏州市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各项工作。并且,苏州市在实施过程中响应双碳战略,尽早完成设施建设并正常运行、启动全环节、全流程低碳工艺、低碳设施、低碳标准的研究。

微信图片_20211112094056.jpg微信图片_20211112094100.jpg

经过多年治理后,近三年来,苏州市污水收集能力、接纳能力、处理能力、水环境质量、污水厂进水浓度均有明显提升: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