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井媛媛:污水提质增效下的行业解析

时间:2019-08-26 09:1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宋天辰

评论(

8月16日,以“聚焦污水提质增效 探讨系统技术应用”为主题的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中,E20环境平台水业研究中心负责人、首席行业分析师井媛媛,针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下行业形势进行解析,并发布《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1566527680594745.png

以下为井媛媛现场发言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政策影响

开场,井媛媛回顾了不同时期行业发展所围绕的各个政策。起初,针对厂网配套不足、污水厂“晒太阳”的问题,出台了管网以奖代补等一系列促进政策。随后,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的综合性问题受到重视。继而2015年“水十条”出台,2018年“长江大保护”的快速落地,而最近《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和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四个维度提供补助。此外“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每个五年规划都对水务行业起到推进作用。水务行业从最初的单点到当前的综合性发展,市场对行业的综合性要求不断提高。

1566527723115541.png

行业形势

随后,井媛媛从四个领域剖析了水环境系统性治理大背景下水务行业具有的机会:

1566527754302814.png

一、黑臭水体治理

1566527803171721.png

井媛媛表示,2015年“水十条”刚出台时,E20发布过黑臭水体技术图谱。当时提出控源截污是基础步骤,但当年的截污纳管还是一种粗放型的状态,如今依然没有做得很完善,因此即使到现在仍然有市场空间。现在我们对于雨水治理和雨污是否应该分流的思考,是管网截污纳管的升级。我们还要反思这两年的黑臭水体项目,会不会过几年之后因为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而需要返工。自2015年提出黑臭水体治理以来,已经有一些河道出现了二次返工现象。根据E20数据统计,只有30%~40%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以PPP模式运作,也就是有70%左右的黑臭水体是用EPC工程思维去治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后端运营,即河道治理后的运营,到现在已经出现了问题。

可喜的是,今年我们的论坛将焦点关注到了前端截污与后端水质净化、河道治理的系统系思考,这是整个黑臭水体治理理念的升级。黑臭水体有四方面可以具体展开:

1.长效治理,目前70%左右的河道是以EPC工程的方式治理的,由于负责河道后期运营的企业与施工企业非同一主体,因此对河道情况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存在后期的运营风险。

2.排污口应急处理,目前仍有一部分河道未做到全面纳管,因此近两年排污口处理这一块市场空间仍相对较大,有很多做这方面的企业这两年做的比较好,当下这个市场相对较乐观。

3.雨水治理,雨水治理的问题,这两年也逐步受到重视,尤其是雨污混接问题,考虑治理的实际情况。这与2015年黑臭水体治理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

4.管网治理,污水提质增效、管网治理,至少应该有一个两到三年的周期,五年、十年、二十年更长的周期也有可能。且管网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因此至少两三年短期内,目前市场的情况会持续。

井媛媛再次强调,河道底泥项目并不是单纯工程性项目,底泥被挖出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置。如果仅仅将它看做工程性项目,在付费时没考虑到后端的成本,那么即使有技术,在没有经济因素推动的状况下,后端的底泥问题依然严重。

黑臭水体治理中涉及到的面源污染中的村镇污水治理,今年5月召开的2019年(第五届)E20环境施治论坛中针对其市场、机制、回款和运营等问题,均进行了深度讨论,在2019年5月E20发布的《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分析报告》,对此亦有详细阐述。

二、污泥

井媛媛从污泥无害化处置、商业模式、处理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566527832607917.png

1.污泥无害化处置

污泥处置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是不同的维度。2015年时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仅有40%左右,2016年、2017年持续提高。2019年由于国家信息公开程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信息日趋完善,目前至少有70%的项目可以落实到具体负责处理的企业。虽然其中也存在着由于企业自填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未来环保督察的展开,无害化处置情况将会逐步的公开透明。

2.商业模式的转变

最近一年中,签约合同中70%左右是小于5年的服务合同,并非是长期的BOT合同。另一个可喜之处是,2019年项目统计表明污泥处理处置的服务费用较为集中区间处于200~300每吨,可支撑污泥无害化处置。若合同年限小于5年,在PPP四分类法中则更偏向于D类的服务,具体分类方法在薛涛的《涛似连山喷雪来》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3.污泥处理技术

经过团队对2016年及以前、2017年、2018年及2019年(预估)的项目占比分析。井媛媛表示,2017年时污泥资源化技术占比有较小的上升,但2018年干化脱水比例上升,至2019年8月,仍然是干化脱水等能够快速减量的技术占主要比例。但在其他技术中,资源化技术有一些增加,例如采用污泥炭化后制碳基肥技术、以及炭化后直接用于土地利用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污泥农用标准的出台,看似污泥农用更推进一步,但由于农肥准入证等门槛的限制,实际很难达到,很多省份在省级政策里也提出了污泥产物不可以入耕的相关政策。因此政策方面依然存在着阻碍污泥入耕的条款。

12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