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2018年对于环境产业来讲是“多事之秋”。这一年是产业的严峻考验年,也有人认定这一年是产业大浪淘沙的必经年,一部分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退出,一部分企业在过程中不断完善、探索,也有一部分企业不断崛起、壮大……..
中国水网梳理了2018年环境产业十大新闻,尝试对新闻可能揭示的产业发展问题和方向,做了相应的点评,并作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产业2019年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生态文明历史性写入宪法,生态环境部应运而生,自然资源部同期组建……环境监管迎来大统一
事件:
2018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国家层面各项政策紧锣密鼓地落实到位。
3月,生态文明被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详情请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 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新的自然资源部,同时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将原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及其他六个部委的相关职责整合了起来(详情请点击 国务院机构改革: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大部制”新使命)。4月,大部制改革靴子最终落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并对外公布部门职责,31个省市环保厅也纷纷挂牌成立。李干杰任党组书记、部长。5月, 2018年史上最高规格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详情请点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释放四大新信号)。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政治意义的强调。
点评:
一系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在年初便敲定落实,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两山论”的强大决心。
大部制改革的落实,强化了系统全面的环境管理,同时实现生态与环境统一,改变以往“九龙治水、各自为政”尴尬现象。由统一部门对生态环境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统一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更高要求。不仅有利于环境治理效果的改善,而且也是落实绿色发展、落地“两山论”的必要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在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大框架下, 环境执法的准确度和平衡度在之后的政策中被进一步强调。我国的各项工作也都围绕这一大框架展开。如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以及用价格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等政策的出台。这其中,也包括对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以及对民众普遍关注的垃圾分类、农村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市场领域的重视和推进等等。这些也在下文中有详细的阐述。
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来讲,为更好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环境管理的顶层设计与管理职责也正在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生态环境部不仅仅是环保的综合管理部门,同时也应该是支撑绿色发展和落“两山论”的主导力量。(详情请点击 傅涛:生态环境部应成为落地“两山论”的主导部门)
未来如何更好落实“两山论”,将成为环境产业的最根本发展方向。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博士首创的《两山经济》也在2018年正式出版(详情请点击:《两山经济》自序 | 在绿水青山的增量之中获取金山银山),他在书中提出了两山经济及所属的四大价值规律,为“两山论”落地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案例建议。
政策建议:
第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动力因素。新时代下,环境产业需要从过去的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型,环境管理职能亦是如此。未来的环境管理职能应该更多地将一些综合性的职能注入到生态环境部,融合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产业手段等综合性手段,促进产业发展,这也会对环境产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第二、我们认为,在未来政府的结构体系之下,一定要有相应的部门来承担绿色发展、承担落地“两山论”的基本职责。生态环境部作为目前唯一以“生态”命名的机构,应不仅仅是把环境保护的职能大统一,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制约部门、发展的制约部门,更多的是一个促进部门,是在统一的基础上为绿色发展的落地,为“两山论”实践提供有益的管理、指导和促进作用的部门。
二、东方园林最惨“发债门”推倒一连串多米诺骨牌,产业深层次危机浮出水面,环保股集体从仙界跌回凡间
事件:
2018年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原计划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券,实际发行规模仅0.5亿元。此事不仅成为东方园林2018年一系列危机的导火索,也引发了极强的“多米诺效应”,成为2018年环境产业深层次危机暴露的标志性事件。
深陷“发债门”后,东方园林股价连续受到重挫,且大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虽然内在原因各有不同,但神雾环保、盛运环保等环保企业都先后被爆出资金链问题等经济危机。环保股一度遭遇急速下跌,一份各行业2018年指数涨跌幅图表显示,环保行业涨幅为-48.2%,画面着实有些惨淡。
一系列的资金问题,也引发众多国资对民营上市企业的“接盘”(详情请点击 11个月11起!2018年“国资系”大举接盘民营环保上市企业),其中,东方园林拟受让公司不超过总股本5%的股份,盈润汇民基金成为其的战略股东(详情请点击 东方园林绝地逢生,获国资不超5%参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内还有10多起国资收购环保民营上市公司的案例发生。“国进民退”问题成为行业热议话题之一。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