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附政策全文)

时间:2017-04-06 13:10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3.河湖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

健全河湖管理制度,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完善河道采砂、岸线管理、滩涂利用与管理等规划,完善河道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建立河道管理动态监控机制,对重点河道、水域岸线、河道采砂活动实时动态监控;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能力建设,完善河湖管理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

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流域管理保护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继续深化水利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为维护阳江市河流域健康生命、实现河流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4.强化流域管理

我市暂时没有组建综合性流域机构对流域实施管理,为了保护流域水资源水质,我市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域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强化流域水资源信息管理,完善水情水质通报机制。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控制,确保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开展贯彻流域实施管理条例的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违反条例规定违法取退水、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行为。不断深化流域与区域执法合作,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加强督促检查和查处。

5.水权交易制度建设

借鉴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制定初始水权分配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合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规范水资源费标准分类、完善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定水资源负债表等方面的工作。

6.3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根据《广东省水利科技发展规划(2013-2020年)》《广东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1-2020)》《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划及文件,结合我市水利的实际及要求,加强我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市水利数据库、市政务网建设。开展基层建设活动,加快市水政执法与技能训练工作,开展流域综合执法,建立和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政监察队伍办案能力。

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深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水利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重点是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落实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应用能力。

1.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1)创新机制,联合执法。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弥补水行政执法程序中缺乏的行政强制手段。

(2)健全制度,规范行为。规范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水政监察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分解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水政监察巡查制度》以及水政监察办案、归档等水政监察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促进水政执法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阳光行政、文明执法、规范执法。

(3)落实资金,配发装备。加强水政执法基地及装备建设,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执法装备的齐备。建议财政部门保证水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需要。

2.水利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水利)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依托广东省建设“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根据《广东省水利科技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等有关规划及文件,结合阳江市水利的实际及要求,加强阳江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在水利管理、流域管理、部门联动等方面建设水利信息化平台,推进阳江市水利数据库、市政务网建设,建设一套三维、可视化的数字漠阳江系统。围绕三防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水行政执法能力、水文地形基础数据等方面建设,改善行业管理基础设施条件,健全洪水管理、山洪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等制度,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

3.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广东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1-2020)》,结合我市“十三五”人才强水战略需求,积极实施人才兴水战略,制定全局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有关办法,积极采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注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人才。加强基层水利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管理人员能力,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标准。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管理等方面有新成效、新进展、新突破。

4.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深化水利改革,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水利专业化服务队伍,面对农村经营形式新变化,加强乡镇水利管理机构建设,构建完善的防汛抗旱服务网络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培育“三防”救援、灌溉排水、水土保持、河道保洁、农村水环境整治等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组织,加快建立产学研结合、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创新农田水利建设发动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管护主体,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7 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

7.1实施计划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本着轻重缓急、项目实施效果、实际需要与可能、资金筹措、前期工作等情况,综合分析,合理安排水利发展“十三五”项目实施次序。

根据“十三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发展战略与重点,参考有关规划和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提出重点流域和区域以及对全局性起关键作用的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制定切合实际的分期实施计划。其中,对“十二五”续建项目和“十三五”新建项目中的重大工程优先安排。

1...111213141516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