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波将环保行业看做“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则倍感苦恼。在行业里呆了20多年,近年来,文一波愈发感到环保行业进入了“新阶段”,和过去以往有点不同。
2010年之前,文一波比较认同“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型产业”的观点,现在的他则有了新的认识。“环保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大多不是今天才有的,它们长期存在着。但为什么这几年产业规模才起来?不是因为标准突然变化了,而是过去政策法规没有执行起来,标准没有落地,如今被强制落地了。环保监管趋严,才是催生市场的根本动力。”
毋庸置疑,环保产业规模会变大、资源会变多
对于这个新的阶段,文一波认为,会使行业规模继续发生变化,产业链将不断延伸,市场需求会不断调整,推动新的需求出现。在他看来,虽然过去的环保产业做了很多,但大家都拥挤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域,如城市污水、垃圾发电、除尘等,其实还有更大的空间。
他分析道:
“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关注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等,这些并不是新东西,但却在最近两年突然大规模出来了。土壤修复喊了20年都没有起来,现在也起来了。污泥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在目前监管下,它也没有地方躲了。上海建筑垃圾外排,开两三天的船,找到一个地方就堆放在那儿,以后可能就不行了。包括生活垃圾,现在垃圾焚烧发电的中标价到了18块钱,但项目中是飞灰作为一般废弃物,还是危险废弃物处理?如果严格按危险废弃物,那么费用可能180都不够。原来的政策法规不变,监管加严,都会使这个产业扩大很多倍。
同时因为环保行业不断被人关注,很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资本对这个行业的视角与做法,与原先业内的技术、工程人员都完全不同。他们可能会将业内认为不值得关注的东西看好,并将其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从某种意义来讲,资本对产业阶段性的发展,不仅仅起到整合的作用。
此外,跨界的企业进来,也会带来除了资本以外的其他资源,有技术资源,也有其他产业的资源,或者对产业的理解。本身环境学科就是一个跨界的学科,这些“野蛮人”进入行业,短时间内会给行业带来压力和冲击,但是从产业角度来看,应当是有一些帮助的。”
然而,我们需要小心的事情也将越来越多
在肯定市场机遇的同时,文一波也看到了挑战。桑德以技术起家,但至今,文一波仍然觉得很多领域没有找到真正好的解决方案。他感受到企业在成长发展中的心态变化:“刚开始,无知者无畏,或者监管不严,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做不好不但收不到费,还可能会有惩罚。与监管难度对应的是,现在很多领域的处理技术,想要保证它时刻达标,都相当困难。”
在很多场合,文一波都强调“技术型环保企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可以看出他对产业技术的高度重视,却也是他对行业技术现在不满的映照。“我觉得核心的,过硬的技术,没有十年八年,很难算得上技术。即使是桑德,以技术起家,大概方向定了,但是很多细节仍没有确定。后面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有了资本,企业有了足够的实力,并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文一波坦言:“我做了20多年的水处理,越做胆越小。”为此,桑德开始不断做减法,产业链仍是全面,但链上的分叉枝末却精之又简。“我们此前也进入了很多细分领域,现在我们经常问自己,是否对这个领域的技术有十足的把握?如果不能,那么就放弃,无论投资收益、毛利有多高,我们都不敢做。把精力聚到有把握的地方去。”
技术之外,文一波认为,对于大热的PPP模式及第三方治理也需要保持冷静。“因为发展时间比较短,地方政府,甚至国家对PPP的理解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特别是应用阶段,落地的时候还有很多具体的实施配套都有问题。如果大家不共同维护,将来可能会有很恶劣的后果出现。可能有一些企业,搞了PPP项目以后,就永远跑不起来了。”
“第三方治理难度也很大。越是污染大的企业效益越不好。我们服务的主体对象,煤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效益都比较差的,主业不行,第三方治理可想而知。这个也对行业的挑战。”
未来往哪儿走?
在上述桎梏下,企业生存很难。未来往哪儿走?文一波认为,出口在于企业找准自己的定位。“一个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盈利模式、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产业价值中所处位置都不同,有的适合做平台,有的适合细分领域。”
找准自身定位,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对症下药:“环保企业未来要针对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痛点和难点,我们需要怎么结合用户,怎么把产品和技术做专做精?用户越来越刁,标准越来越严,我们的技术产品就要不断迭代,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要与资本进行有机结合,小企业融资比较难,但并入到生态链以后,融资就不难了。大家不要完全用过去的方式去做企业。”
文一波提倡“生态、互联、开放”。他提到,桑德现在做的所有产品,基本上所有的工业设计和工业产品都要互联和物联。他解释道:“怎么结合生态链?既可以用股权的方式也可以用战略的方式。大的平台要开放,越开放越好,只有开放了,才有发展。很多人认为开放是给别人机会,但是我认为开放是给自己新的机会。我们所有的平台将来都是免费的,会给大家共享。”
(本文资料来源于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中文一波发言及群访言论,成稿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叶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