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了《“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划提出开展湿地水体微生境生态修复建设,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等,全文如下:
阿坝州、绵阳市、成都市、德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新路,推进科学重建、绿色重建、人文重建、阳光重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九寨。
灾区各级政府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抓好项目建设、资金统筹、政策实施、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省“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跟踪督促重大部署落地落实,各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及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加强工作指导、支持帮助和协调服务;对口帮扶市、县要组织精干力量,压实责任,紧扣灾区实际加大帮扶力度。各地各部门要以“三严三实”精神抓好各项工作,担当担责、埋头苦干,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7日
前 言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遭受重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中央有关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和组织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最短时间内开展全覆盖地毯式人员搜救,最短时间内确保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最短时间内大规模疏散转移游客和外来人员,最短时间内组织受灾群众进行应急安置,最短时间内实现道路抢通保通,最大程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取得了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
“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事关灾区长远发展和群众长远生计,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省的重大任务和阿坝州及各受灾县的中心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实现灾区生态环境自然美丽、灾害防治安全有效、旅游服务整体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为科学、有序、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地震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排查及危险性评估、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鉴定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础上,经过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灾区实际,特制订本规划,作为指导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7年至2020年。
第一章 重建基础
第一节 规划范围
“8˙8”九寨沟地震是继“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四川遭遇的又一次强烈地震,震级高达里氏7级、震源深度20千米、最大烈度9度。地震波及四川、甘肃两省4个市(州)8个县,四川受灾人口216597人,紧急转移安置88856人。地震造成25人死亡、5人失踪、543人伤病,城乡住房不同程度受损,交通、通讯、市政、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此次地震灾情特殊,具有破坏大、损失大、影响大,衍生灾害特别严重的特点。震中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属国内首例、国际罕见,九寨沟景区核心资源不同程度受损,代表性景点遭受的损失难以估量。10年内两次强烈地震破坏叠加,灾区地质灾害隐患更加突出、威胁明显加重,次生灾害风险急剧增大,呈高发易发态势。灾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面积原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受到高烈度扰动影响,生态系统破碎化极为严重,川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直接影响。灾区旅游业遭受重创,旅游收入大幅减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严重下降,波及关联行业及周边地区,阿坝州、绵阳市乃至全省旅游经济受到较大影响。
根据国家地震局发布的“8˙8”九寨沟地震烈度分布,参考灾害损失与影响评估情况,结合灾区实际,本规划范围为烈度7度及以上的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包括阿坝州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绵阳市平武县18个乡镇,国土面积9223平方千米,2016年末总人口88983人。
第二节 灾区特点
自然遗产集中,旅游资源丰富。灾区地理风貌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风景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品牌龙头地位和旅游经济支柱作用十分突出。
生态地位重要,环境功能突出。灾区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生态安全地位重要,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作用需求突出。
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灾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形陡变带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位于岷江、塔藏和虎牙等全新世断裂带附近,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灾害多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区域内降雨丰沛、山洪灾害高发易发。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