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光大水务推进三个突破 奋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时间:2023-03-21 09:1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王馨

评论(

  2022年以来,光大水务以“降本增效”为主线,在减污、降碳、节能、降本、 增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企业年报也显示,光大水务运营收入于总收入的占比较2021年显著上升,旗下8个污水处理厂获批上调水价,幅度介乎3%至39%,项目的管理质量和运营成效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

  实际上,光大水务一直持续在提高项目运营效率方面进行努力。2013年,光大环境与全球著名的环境企业苏伊士环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环境管理和环境相关的规划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了环保项目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实现了项目的运营成本稳步下降、运营收益持续上升。

  随着近年“双碳”热潮兴起,从能源生产环节就实现减少碳排放“光伏”概念成为焦点,“光伏+污水厂”的结合也成为水务行业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2021年,光大水务首个“厂内光伏”试点项目落地深耕领域山东淄博,并于2021年8月18日正式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发电量190万千瓦时,大大减低了厂区的电耗,缩减了项目运营费用。项目的成功,为光大水务打造绿色低碳工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后,光大水务在现有项目上进行价值挖掘,大力推进厂内光伏试点,2022年,已经在6个水厂中实现了光伏发电的配套设施落地,项目厂区内的光伏发电设施总装机容量超过8兆瓦(WMp)。并同时推广污水热能提取、中水直供社区、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提高对水资源及其副产品的再生利用水平,在行业打造了多个低碳示范样板项目。

  “十四五”期间,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环保行业承担了“绿色”“低碳”使命,加上与新能源领域结合,这些都使环保产业的未来估值得到了一定修复。目前,光大水务的布局方向不断在向资源化、新能源靠近,与此同时,本集团继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出的运营管理系统新版本已在本集团全部项目推广运行,为建立运营项目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控分析提供支持,这些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在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内核发展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地位,强调“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在水务行业,可以看到无论是河道断面监管更加严格,以及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施治和提质增效,将对水务企业的厂网一体化和雨污整体运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还是“双碳”中期航标,再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环境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建立新的价值链,这一切都需要“创新驱动”来支撑新一轮突破式的发展。

  为了努力实现更大发展格局,实现内在发展,环境头部企业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期望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作为。作为环境产业的领跑企业,光大水务母公司光大环境多年持续对科研自主创新进行投入,并按照收入或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研发经费,建立研发费用加记利润管理机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集团特别注重团队的建设合作,以此作为突破创新成果转化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入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打造了一只高素质的核心人才队伍,目前,集团将设立于多地的科技研发平台整合为“光大环境研究院”,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绿色科技创新平台及技术转化平台。[f1]

  在科研的孵化下,在水务板块,2022年光大水务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处理、碳监测与核算、臭氧氧气分离、冷冻结晶浓缩等技术领域,形成了多项自主创新的技术工艺包,并在公司内外部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转化应用,以此全年盈利约3.26亿元人民币,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

  目前,依托“双碳”目标及新能源的大势所趋,光大水务正在继续凭借自身特有优势深耕水环境领域,以区域为核心,以链接为前提,持续打通泛水、固废产业链资源。不久前,凭借经营表现、企业管治、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等突出优势,获得“杰出上市公司大奖2022”,成为环境产业为数不多的连续三次获得该奖项的企业,展现了公司稳健的基本面和良好发展前景。

  备受关注的2022年度(第二十届)水业企业评选正在火热进行中,结果将在3月25日开幕的“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现场揭晓。我们有理由相信,资本品牌优势加持,有存量有增量的光大水务,将获得更多的市场肯定和信心。

12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