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选取最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022年8月25日,在第七届供水高峰论坛上,佛山市禅城区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麦伟成,以“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考与探索”为题分享了佛山水务环保的经验与做法。麦伟成分别介绍了佛山市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的不同模式和具体情况,通过深入的问题剖析和解决方案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现场发言视频请点击
麦伟成
一、 三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概述
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事业部拥有8间供水厂,供水规模为180.8万立方米/日,实际平均日供水量约122万吨/日。供水范围覆盖禅城、三水、高明三区,以及佛山新城和南海个别镇街区域,供水管网总长度约5500公里,服务面积约20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74万人。
禅城、三水、高明三区的水价不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模式也不同。最早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是三水区,自2005年启动,2018年全面完成,采用市政直供的方式,覆盖了776个自然村,总投资约11.6亿。禅城区和高明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都在2016年左右启动,现在仍在进行中。截止到2022年,禅城区完成了330个自然村,项目总投资约3.6亿;高明区完成了550个自然村,采用市政直供+分散式供水的方式,项目总投资约8000万元。三个区都是以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契机去推动政府进行水价提升,解决供水企业前期投入大导致的年年亏损的经营状况。
二、 禅城、三水、高明具体情况介绍
(一)禅城区
禅城区农村在上世纪70-80年代已经使用自来水,并以总表趸售方式供水,管网由农村自行建设,至今已使用近40年。当时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管理维护缺位,导致时常出现水质水压不稳、漏损率高、爆漏频繁,消防水量不足等问题。为此,区政府决定对现有295条自然村的老旧管网实施改造,实现抄表到户约8万户,达成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目标。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其中村民自筹资金占25%,其余部分由政府与供水企业各按50%承担。
禅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升级改造村里的老旧管网、一户一表改造、建立计量和压力管理分区、对最不利点压力监控,也包括把改造后的整个农村建立在线的监测系统,包括GIS、SCADA、运维系统等,覆盖到村里面每一户。计划到2022年底,完成295个自然村的改造工作。
禅城区主要通过改造管道布置的方式,解决村里面管网的水质问题。利用中心城区管网充分发达的特点,把每一个行政村都进行“多路水源”的改造,并通过流量计和水表实施压力监控。
在管材选用方面,以符合优饮水的标准,综合考虑农村内施工环境,并结合管材性能、综合造价和施工便利性进行选择。特别是在小口径管道上选用了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优质管材。
水表的选型方面,为响应佛山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最终选用了目前最新一代带5G技术的NB-IoT无线远传水表。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禅城区位于中心城区,村民对于“水改”工作理解不充分,推动起来有一定的阻力。解决时需要做好宣传宣贯工作,依托镇街、区政府的主导力量,加强与行政村委的沟通,详细解读村供水一体化政策精神;发动村居积极参与“水改”工作。
(二)三水区
三水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于2005年8月开始启动,经过13年的不断努力,776个自然村全部接通自来水,实现城乡一体化同网同质供水。
三水区的主要工作内容围绕建设北江和西江两大水厂,并通过城乡联网供水开展市政供水管网连通并延伸至每个自然村,实现“六统一、一到户”,即“统一规划、统一供水、统一管网、统一水质、统一管理、统一水价、抄表到户”。在此期间,关停了很多小水厂,逐步建立起 “西北江双水源供水互为备用”的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避免了水源水质污染和大面积停水事故的发生。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政府,企业和村民各出一部分进行,其中水厂建设由供水企业承担,管网部分则由区、镇、村三方按4:3:3出资比例进行实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管网需要长距离输配水,各村级分散,无法形成环网供水,且通水后村民使用自来水的意愿不高,仍然存在地下水与自来水互用的情况,导致自来水黄水浊情况时有发生,需要供水企业定期到各村居进行排水措施,去解决水质问题。
(三)高明区
高明区属于比较偏远的区域,面积有938平方公里,自然村落多且比较分散,地势高低差异较大。2010年之前,大部分农村都是自行取用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水源,2011年区政府正式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
高明区和禅城区、三水区不一样,没有在管网上进行全部统一,而是利用自身的特点,对于离城镇较近、市政管网可延伸接驳的地区,优先考虑市政管网延伸供水;对于不具备市政管网建设的偏远地区,通过小型超滤膜水处理站的方式解决。
从2017年到2022年间,建成了100余座小型集中式水站。这些小型集中式一体化水处理装备,以超滤膜技术为主,出水水质更加稳定、安全、有保障,出水口感仍然是村民熟悉的家乡味,因为水源还是原有的地下水或地表水。
与小型集中式装备一体化设施工程同步建设的,还有市政供水管网延伸接驳工程。2017年,完成了杨和镇8条自然村的管网延伸工程。2021年,完成了77条自然村市政供水主干管向农村延伸和接驳工程,惠及人口约1.8万人。
高明模式的成功推进离不开“多方联动”。因为单靠供水企业推动这么庞大的工程,会非常困难,所以需要相关部门,特别是镇一级的政府,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和分工,把供水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村委村民发动起来,融入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当中。同时也成立了很多指挥部,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落实工作。除此之外,水费收缴也一直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中的难点,需要加强宣传,改变村民对饮用水的意识观念。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