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疫情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这是污水处理厂必须坚持的底线,上海城投污水公司要求各污水处理厂在疫情期间严格监管进出水水质,做到污水的稳定达标排放。从工艺运行上来看,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厂与平时没有本质区别,但从污水水质水量、操作流程、检维修管理、安全生产、材料配送等生产组织上来讲,疫情期间,随着封控力度的增加,面积的扩大,很多工厂和企业都被迫停工,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所需的各类产业链协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给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疫情期间,应重点关注进水水质,特别是服务范围内有集中隔离点或方舱医院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要加强进水中余氯的检测。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进水余氯低于检测限,上海本轮疫情,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余氯大部分处于0.02~0.12mg/L之间,个别厂上升至0.5~1.5mg/L,和一般情况相比,疫情期发生明显上升。
化验员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达标排放。
虹桥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彭争梁介绍到,根据公司工艺调度指示,虹桥厂密切关注进水水质变化,发现进水余氯出现突增的情况后,立即采用增加曝气沉砂池风机运行台数、调整内、外回流比,增加曝气量,减少排泥量,适度提高生物系统污泥浓度等措施,减少进水余氯波动对生产运行的影响,有效控制了进水水质波动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出水仍持续优标排放。本轮疫情中,上海城投污水公司适度强化了尾水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剂的药耗控制在有效氯2~4mg/L,出水余氯保持在0.5mg/L左右,疫情以来每日检测出水粪大肠菌群指标,检测值稳定在<10个/L,远优于<1000个/L的设计标准,从根本上消除了新冠病毒通过尾水排放在自然水体中传播的可能风险。
疫情期间,有大量人员处于居家管控状态,导致员工无法及时到岗或者换班。智慧化是最低人员配置运转的基础保障条件之一,上海城投污水公司通过智慧化、信息化的技术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现场人员的缺口问题。各污水处理厂执行最低人员配置的封闭运行模式,依托各污水处理厂精确曝气、智能加药等自控系统及各类在线监测感知系统,合理优化生产巡检等现场作业内容,降低了员工作业强度,管控疫情风险,保证一线员工连续作战能力。疫情发生以来恰逢多场春雨,通过智慧污水生产管理系统加强上游管网联动联调,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最大能力,确保居住区和各医疗设施,特别是方舱医院和各集中隔离点污水排放畅通。
其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运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厂的生产运行监控和调度;运用运行管理、集采等平台进行日常生产运行和物资管理。自行研发的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控和预警;水质和设备预警系统对进出水水质和主关键设备性能进行预警把控;移动风险监控系统对检维修过程进行远程监控。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依靠294个高清探头进行数字化巡检,基本上能做到对现场主要设备的巡检,有效缓解了人员减少造成的污水处理厂巡检压力。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除了采取在线巡检措施之外,还提前安排了在线仪表维保人员驻厂,做到有备无患。
疫情期间,污水公司对出水堰口情况进行巡检。
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做好员工防护极其重要。上海城投污水公司专门制定了污水处理厂“四级防控”制度,根据四个级别的风险,设定不同的防控措施,做到了标准科学的防护,其中涉水涉泥的作业执行最严格防护要求,其防护等级等同于方舱医院医护人员防护级别,最大限度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虹桥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彭争梁介绍,污水公司专门制定了疫情防控指南,对工作岗位的风险以及防护等级、防护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强化日常检查,确保执行到位。疫情期间,还须关注臭气治理,确保处理效果,消除气溶胶可能传播病毒风险。目前上海各污水污泥设施全密闭运行,臭气全量收集,通过物理洗涤-化学洗涤-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等组合工艺集中处理臭气,确保生产区域气体环境安全。采用全密闭、无接触运输方式转运脱水污泥,并全量干化焚烧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最大限度消除了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风险。此外,污水公司还给各厂配置了专业的环境消杀工具,建立了标准化环境消杀作业手册,对可能涉疫的作业环境、进出车辆及格栅垃圾等按规定进行消杀,消毒剂一般为100~500mg/L含氯消毒液,如次氯酸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
污水厂定时分区域进行消杀,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后勤稳了,军心才能稳!”
“疫情期间,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较大影响,居家办公员工压力也很大。”泰和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樊昱昕坦言,污水处理厂要从管理的角度多思考,做到有温度地关怀。
上海城投污水公司的多数驻厂员工,驻厂时间基本都一个多月了,由于小区封控的原因,真正能驻厂的工作人员其实不到正常状态下的三分之一,这就导致了疫情期间的工作量比平时大幅增加。长期的封控生活又无形中会给人带来焦虑和压力,这时候人的心理可能会出现波动。因此织密污水处理厂后勤保障网,保障好员工的生活物资供应,做好员工的心理建设都是污水处理厂必须重视的事情。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