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2006年修订后,今年迎来了再次更新。
本次修订对标准的范围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表述,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更新,对集中式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常规指标和扩展指标等术语和定义进行修订完善或增减,对全文一些条款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性修改。在此基础上,与 2006版相比,目前已知的调整内容大致如下(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正式出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准):
调整了指标分类的名称和数量
原分类:
常规指标(表1、表2,42项)
非常规指标(表3,64项)
参考指标(附录A中的表A.1,28项)
新分类:
常规指标(表1、表2,43项):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水质指标,各地在水质检测、监测中应实施的指标。
扩展指标(表3,54项):反映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在一定时间内或特殊情况下水质状况的指标。各地在水质检测、监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水质情况进行选择性实施。
参考指标(附录A中的表A.1,55项):我国可能存在局部污染或确定标准限值的资料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调查和评估的水质指标。
常规指标和扩展指标部分
增加了5项指标,删除了13项指标
修改了2项指标名称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 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
氨氮(以N计)➨ 氨(以N计)
8项指标限值进行了调整
硝酸盐(以N计)、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游离氯、硼、氯乙烯、三氯乙烯、乐果
增加了总β放射性指标进行核素分析评价前扣除 40K的要求及微囊藻毒素 -LR指标的适用情况。
删除了对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的特殊要求
城市与农村一致
取消了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的暂行规定,不单独列表对农村小型供水放宽要求,在保留的5个项目菌落总数、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用说明放宽。
12项指标调整到参考指标(附录A)
附录A由28项调整到55项
增加了29项指标
删除了2项指标,包括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
修改了2项指标的名称,包括二溴乙烯名称修改为1,2-二溴乙烷,亚硝酸盐名称修改为亚硝酸盐(以N计)
调整了1项指标的限值,为石油类(总量)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修订内容之外,本次标准还对采用不同消毒工艺需要测定的重要消毒副产物进行修改:
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时必须要加测氯酸盐
采用臭氧时应测定溴酸盐
采用二氧化氯时应测定亚氯酸盐
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剂发生器时应测定氯酸盐
而在2006年版的标准中,氯酸盐仅需在采用复合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才需要测定。
氯酸盐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的消毒副产物,当使用次氯酸钠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氯酸盐会作为氯的高度氧化形式生成并进入到产水中。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对氯酸盐进行了限制:
美国环保署将0.2mg/L确定为氯酸盐含量的健康参考水平
欧盟委员会将氯酸盐含量规定为250 µg/L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氯酸盐的限制为0.7 mg/L
一些食品和饮料生产商已在食品安全和水安全指南中将氯酸盐设定为20 µg/L
本次标准对氯酸盐限值适用的消毒工艺范围放大也意味着国内饮用水安全的指标正越来越和更为严苛的世界发达国家标准靠拢。
尽管通过电解制备的次氯酸钠由于浓度更低,存放时间更短,比事先采购的次氯酸钠生成的氯酸盐浓度更低, 但在电解过程中依然会由于电化学副反应而产生次氯酸钠。
迪诺拉研究人员近期对现场制备系统进行实验后发现了电解过程中使用的盐水溶液中的盐度和温度是直接影响制备次氯酸钠溶液中氯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并因此改进自己的电解制氯技术使氯酸盐的含量优化到最低程度。
这项研究可以为使用现场制氯进行消毒的饮用水厂提供了适用的运行方法,从而满足全球和各个国家对于氯酸盐法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对电解制备系统中的氯酸盐进行持续的研究也让迪诺拉的电解制氯技术始终走在法规的前沿。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