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技术型企业的困局根源在哪里?傅涛分析,困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模式困境。大部分技术型公司的主流模式是EPC,少量是“EPC+O”模式。受制于设计规范,技术必须要通过设计院、工程总包商、业主的认可,才可以使用。新技术还要有案例,没有案例设计师不敢用。标准没写进去,也做不了。把新技术写入工程的招投标文件中,有围标嫌疑,不写进去,新技术又推广不出去。以上种种都倒逼新技术必须“成熟”。
二是技术内涵。比如活性污泥法是已有百年历史的开源技术,没有技术门槛。技术型环境企业只能做工程和投资,靠勤奋、靠压价、靠垫资。规模越大,垫资越多,愈演愈烈。
三是产业性质。环境工艺技术公司的本质是专业包工头,就像工人在用户家里生产,做的是“专业包工”。水务行业像是一个做散装与拼装的行业,大部分水务企业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做工程,做项目,99%的技术型公司是奔着项目和工程来的。因此,价值交换的载体不是产品,而是工程和项目。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有几十家工程性央企的涌入,会首选环境领域,因为环境产业根本没有技术门槛。“央企的资金实力强,可以垫资,技术型企业只能做二包工头、三包工头,但是他们又号称自己是技术型公司,所以环境产业是一个很可悲的行业。”
工程化和项目化带来的产业困境是什么?
其一,店大欺客。水务行业门槛低,同业多,竞争激烈。垫资加大,账期加长,应收账款越做越多,越对技术成果缺乏敬畏。是不是本来就没有值得敬畏的技术?本来有一点,但是无法持续进行下去,因为将资金垫进去搞研发,项目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工资都发不了,这就会导致研发折戟。
其二,双塔效应。20年前,傅涛曾提到“产业化鸿沟”一词。鸿沟的一头是科技界,尤其是高校,另一头是产业界。科技界与产业界相互站台,却无法联手。大量科技研究单位迷恋于国家科技投入,困于工艺探索,终于示范工程。企业受制于短期项目,自嗨于浅层技术复制。满墙的专利,却保护不了知识产权。
其三,创新束缚。标准化保障了稳定和质量,但是不是也束缚了创新?而标准化的成效取决于产业化的程度。如果没有完成产业化,直接进入标准化,也能保证质量,但是会束缚创新,没办法放开手脚。
其四,技术企业被迫转型。个别技术公司好不容易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上了市成为领跑的技术专业公司,但依然被迫转型,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对工程化的根本依赖。为了做大必须并购,从而跌进投资的陷阱,跌进垫资的陷阱,难以实现持续技术投入。其实,他们最终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根本不再是技术公司。纯国有企业应该做国家命脉的事,专注资产、资源、资本,民营企业应该在“专精特新”上去发展,这是分跑道的。
其五,质量和工期。无论衣服还是汽车,最高端和最低端的一定是定制的,高端汽车是定制的,农民自己做的衣服也是定制的。中间的部分应该是工业化、产业化,最经济的一定是工业化生产的。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定制化,就会造成成本过高。所以环保行业的报价很贵,比很多行业的产业化要贵。另外,质量不稳定,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是大师水平的。资源浪费严重,造成工期延长和不低碳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面临新的危机。首先,建设高峰已过,新项目变少。其次,支付能力变差,经济增速降低,政府支付能力下降,又必须给下游的设备公司付钱,工程公司夹在中间,被两头挤压,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第三,利润变低,依靠工程利润,被上下游挤压,只剩下应收账款。
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
那么,水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哪里?傅涛指出,行业缺乏的不是工程,不是项目,而是产品。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产业化是横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用技术的产品化来填平,必须在产品上谋出路。
什么是产品?产品是价值交换的标的物,为特定用户的特定场景而打造。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标的。产品是明确的交付标的,有名称有品牌有定位。很多技术型公司只有技术公司的名称,没有产品的名称。
第二,客户。要有特定客户和特定场景,不是被动而宽泛的工程招投标。
第三,定价。产品是以客户价值定价的,以差异性定价的,不是以成本核价。
第四,交付。交付要有明确的交付时点,不是漫长而弹性的现场加工。
什么是技术产品?有特色技术所支撑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有以下特征:
技术内涵:围绕产品迭代升级,有持续的技术研发。基于产品的研发和基于项目的研发不同,基于项目的研发是提供解决方案,研发时间很短。基于产品的研发是永续的,产品从第一代开始,不断迭代升级。产业化程度高的产品,研发周期都是瞄着产品来的。如果我们把科研都做成了示范项目导向,是很可悲的。遗憾的是,水务行业大部分的研发都是项目导向,不是客户导向,这造成了大量国家资金的浪费。
服务标准:产品标准一定是服务标准和使用标准,不是工程和制造标准。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