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纷纷各自开发具有独自处理工艺的净化槽,催生了“建设大臣认定型净化槽”的发售模式。建设大臣认定型净化槽第1号是1966年(昭和41年),日立化成工业(株)的日立净化槽“Haibatsuki”(处理工艺为:好氧处理全氧化方式),该净化槽由建设大臣认定为根据建筑基准法第38条的规定,具有优于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32条规定的处理性能的净化槽。
净化槽相关标准的全国统一
伴随着日本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冲式厕所的需求也逐渐变大,“单独处理净化槽”的市场急速扩大。同时,由于很多制造商参与了这一进程,各式各样构造、容积的产品被开发和普及。当时,标准型以外的净化槽,由特定行政厅根据性能试验的结果逐个认定,因此,即使是同一产品,也会由于特定行政厅的原因,形成不同的判断。并且,以往的构造标准无法评价的活性污泥法不断增加,建设大臣(现在的国土交通大臣)逐个认定的模式显得不是那么合理了。
在此背景下,为了谋求制度的合理化,1969年(昭和44年),对建筑标准法施行令进行了部分修改(如下表1)。此后,净化槽如不是建设大臣(现在的国土交通大臣)指定的构造,就无法发售。同年的5月1日,制定了《粪尿净化槽的构造标准(昭和44年建设省公告第1726号)》,其中规定了这种指定的构造。
1969年建设省公告第1726号,从“单独处理净化槽”以及水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首次对“合并处理净化槽”的构造进行标准化,概要如下表2所示。从此以后,各制造商的产品开发以公告的第1至第3处理方式为主流。
而其他净化槽(公告第6),则由下表3中规定的内容,严格审查后,进行认定。
另外,1975年(昭和50年),为了谋求水质的提高,针对处理人口当量在501人以上的“合并处理净化槽”,制定了BOD 20mg/L的构造标准。
净化槽的性能评定
建筑标准法施行令的部分修改(1969年建设省公告第1726号)的施行,加上当时的财团法人日本建筑中心(现在的一般财团法人日本建筑中心)以接受的姿态实施的净化槽性能评定制度,使得净化槽的行政得到了顺利地推进。
性能评定是以设计、制造、销售体系、施工体系及运行维护体系全面满足为前提,特别是设计方面,基于由“粪尿净化槽性能评定委员会”提出的文档材料,对净化槽满足所需的性能,及在制造和施工上(安全性)的余量等进行审查。
另外,由于当时FRP制净化槽的急速普及,日本专门设立了“粪尿净化槽性能评定委员会材质分会”,对净化槽本体的材质强度等进行专门的审查。
直到1975年(昭和50年),为了谋求净化槽的品质保障,制定了《塑料粪尿净化槽构成部件(JISA4101-1975)》标准。该标准是针对“单独处理净化槽”的材料品质、强度试验方法制定的相关规定,但是也被用于“合并处理净化槽”的设计。
我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进程回顾
回顾我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主要进程可以发现,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一个一级A是凌志环保的发明专利,合建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和设备—-2007-2008年无锡城北污水处理厂。
合建式氧化沟
无锡城北污水处理厂
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通过调研,近二十年以来,我国每个市(县)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大致在20000~50000m3/d,污水收集管网规格为Φ800~Φ2000mm,管网长度大约在20公里左右,较为集中,每个县基本建成一个、两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大约可达到70%以上,管网材质采用铸铁或钢砼管,在全国环保工作者和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并发挥着主要作用,出水也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或一级A标准,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保护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环境利益。
2、乡镇生活污水处理
近十年以来,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建设了一批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大约在500~3000m3/d,污水收集管网规格基本为Φ300~Φ500mm,管材以波纹管为主,同时配套相当数量的检查井,检查井结构包括砖砌、塑料或混凝土等。每个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长度均在数十公里。站点均位于低洼处,因此每个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在200公里以上,投资巨大,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仍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雨污分流。
目前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晒太阳”工程较多,进水COD负荷较低,管网收集的到的水量大约在30%左右,能够达到70%处理负荷的工程极少。
所以,乡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亦不能定义其取得了成功,归根结底还是管网收集系统的建设上。
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管道的施工质量——施工队伍的水平;
管道采用回料或管径较小,达不到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理水平;检查井数量较多,污水在收集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较严重;污水处理厂选址一般在低洼处,其管网标高建设也影响了其处理效果;目前乡镇很难做到雨污分流,在南方地区地下水较多,北方地区雨季时水量较多,平时水量较少,从而造成雨季时水量过大,而平时没水的情况发生。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