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行动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生活,巩固和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强化公共政策价值导向,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和纠偏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观念,选树推出一批新时代农民先进模范人物。
加快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全国和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 “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和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和寻找 “最美家庭”等活动。完善文明村镇考核机制,推进文明村镇创建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占比。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不断扩大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的规模,帮助结对村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农村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村庄建设、品质提升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开展家风建设和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大力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广泛开展 “崇德向善·厉行法治” “诚信·孝敬·勤俭”等主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积极开展 “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推进城乡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引导文化志愿者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组织参与精神文化脱贫帮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探索推进乡村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少年宫建设。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第二节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阵地、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行动,落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开展以流动文化车为主要形式的流动文化服务。力争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打造农村 “十里文化圈”。建立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统筹实施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整体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效率。建设省、市、县应急广播平台,构建全省统一联动、互联互通、平战结合、快速高效的应急广播体系。提升高清制播供给能力,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乡镇数字影院建设。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或捐助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提升服务效能。统筹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和千村文化扶贫行动,重点抓好精神扶贫行动各项任务落实。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开展乡村文体竞技、民俗风情展、特色节庆等活动,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办好农民夜校,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 “菜单式” “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鼓励引导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 “结对子、种文化”等方式,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动网络作品健康发展,催生更多网络文化精品。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乡镇出版物数字化发行网点、 “书香天府·自助书屋”建设和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改造,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参与文化设施管理和活动组织。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普及艺术常识,增加艺术知识。打造农民艺术节、少数民族艺术节、乡村音乐节和乡村艺术节等活动平台,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 “村晚”、广场舞大赛等反映时代精神、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开展民族性节日民俗活动。开展 “书香天府·农民读书月” “少儿报刊阅读季”等全民阅读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专栏10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向深度贫困地区配送流动文化车,2020年底前实现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进行提档升级,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区建设数字文化驿站。将贫困县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实现提档升级。
(二)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采购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文艺节目,深入到广大农村、乡镇、牧区开展送文艺下乡演出,丰富当地农牧群众文化生活。到2020年全省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均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50%以上的文化馆具备数字文化馆服务能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网点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县以上有队伍、乡镇有网点、村组有专人的三级服务体系。
编辑:王媛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