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时间:2020-04-01 09:26

来源:江苏省司法厅

评论(0

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为重要极点,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为支撑,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依托优势产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共同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营造协同创新生态环境。积极配合国家实施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抓紧研究制定我省配套政策措施。参与国家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争取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侵权违法行为联合惩治力度,协同开展执法监管。鼓励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高成长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鼓励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要素对接大会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研究调优做强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创竞争合作新优势,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5%。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聚焦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创建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面向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前沿领域,加快培育布局未来产业。实施制造业品牌提升工程。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经济。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扩大健康养老、旅游休闲、体育健身以及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有效供给,协同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领域跨界发展,积极探索旅游、养老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新模式。积极开展区域品牌提升行动,协同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高端服务品牌。

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强化中心区产业集聚能力,推动重点产业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中心区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推动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载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沿海地区升级转移,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地间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制定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的土地、能耗、融资等支持政策。重点推进沿江、环太湖区域钢铁、石化向沿海地区有序升级转移。支持苏北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应用型技术,探索开展新型产业技术集成创新试点,建立政产学研多方参与机制,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创新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力量,鼓励科研人员深度参与产业创新活动。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支持成立各类区域产业联盟,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

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共享制造、体验经济,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建立人工智能等新型研发平台,鼓励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支持无锡等建设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常州建设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应用。提升流通创新能力,构建新零售网络,打造商产融合产业集群和平台经济龙头企业。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一期、连淮扬镇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北沿江、通苏嘉甬、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宁淮、盐泰锡常宜、苏锡常快线铁路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沿淮、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建设城际铁路网,推动市域(郊)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加快南京北站、苏州高铁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高铁、城际、城市地铁一体化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支持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发展。

提升区域公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宁马、宁合、京沪、沪武等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项目,以及溧宁、连宿、宁盐、苏台等高速公路新建项目,形成便捷通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过江通道建设布局,加快推进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江阴第二、润扬第二以及张皋等过江通道规划建设。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积极推动提升苏皖等省际公路通达水平。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以国家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为契机,统筹布局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大幅增强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中的支撑能力。优化提升南京区域航空枢纽功能,重点提升国际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和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区域机场协作机制,统筹空域资源利用,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

1234567...8

编辑:王媛媛

0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