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刻意追求SND,碳源浪费巨大。SND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可能过去对它过度神化了。首先先说一下DO的概念,DO是什么,氧气的输入量减去氧气的消耗量,剩下的溶解在水里是DO。也就是说你的供氧量大于它的消耗量才会产生溶解氧,即使DO小于0.2mg/L,只要你在曝气,它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氧环境。所以在好氧环境下,碳源首先是和氧气进行反应,浪费极大,利用率必然是低的。
2、运行管理的内忧:我们目前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目前从各方面来看,对于溶解氧控制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只考核COD、氨氮的运行模式:过量曝气。成本高一些。增加总氮、总磷之后的运行模式:过量曝气+投药的方式。第三就是二沉池防止反硝化:反硝化需要什么条件,反硝化第一需要没有氧,第二,需要有微生物,第三,需要碳源,第四,需要有硝态氮,二沉池具备几个条件?可以说,二沉池目前在生物池末端的BOD都已经要求小于6了,实际可能也就2,3个,二沉池已经不具有碳源的条件,如果二沉池想发生反应的话,它的碳源需要污泥水解实现,但二沉池的污泥停留时间显然是不够水解需求的,所以这里要说一个情况,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二沉池发生反硝化反应,现在我们是地表四类、地表三类了,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执行二级标准的时候大家担心是对的,新形势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四个就是大比例内回流。氧气夹带很严重,浪费了碳源。
运行管理的其他问题,例如设备维修,我们现在设备维修基本上处在设备坏了才会修,很难做到预防工作,另外水量水质波动大,上游偷排成本低,一瓢式监管变相进一步提高了对出水水质的要求,常规自动控制技术过渡以来仪表的准确度和完好率,一个污水厂有数百台仪表,不可能同时都是好的,都准确,过高的要求反倒带来自身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这一点需要突破,还有一点就是精细化管理只能挂在嘴上,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只能喊喊口号。
第3大点分享一下我们创业环保在面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3个方面,都源自运营,主体思路是以低成本实现高标准排放,3个方面分别是工艺设计优化,运行控制优化和设备运维优化。工艺设计要求工艺不仅仅以可能达标为目的,同时还要考虑达到这一目的的成本,运行控制要更多的采用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控制手段,那么智慧水务由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设备运维方面要能够对设备故障进行预判,前置维修保养,支撑工艺需求。
先讲一下我们在工艺设计方面的改进,采用了侧流强化多级AO工艺,这个侧流并非水解,而是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侧流强化提高反硝化菌群的生长繁殖,提高其种群密度,并利用好氧、缺氧交替的环境,以及O段的低氧和内源呼吸抑制技术,促进反硝化酶系统的合成,提高反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缺氧段的反应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好氧区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比例,这里可以看出来SND不是不可用,而是要用对地方,该有的缺氧区还要有,这一工艺,碳源利用率高,同时总氮放弃率低,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一般碳氮比条件下,理论TN去除率可以达到95%。
该工艺在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一个12万吨每天的系列做进行生产性实验效果也非常显著,这是进水COD,BOD和TN的数据,可以看出B/C为0.5以上,B/N为2.99,C/N为5.78,TN平均49,属于典型的生活水水质.
实验同期对比另外一个21万吨/天的普通多级AO工艺,通过九个月的对比发现在进水条件和管理人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普通多级AO出水TN平均16.4,侧流强化多级AO出水TN平均6.2。
可以看出该工艺在常规条件下比普通多级AO可以多去除10个左右的TN,由于更多的硝态氮参与了氧化,曝气量也更少,10个TN节约的碳源成本大约是一吨水3毛钱,效果是很显著的。基本在工艺设计上做到了低成本达到高标准要求。
下面第二个优化方向就是智慧水务,我们所认为的智慧水务有三个阶段,就像一个人,分为骨架,肉体和灵魂三个层次,骨架阶段就是搭建基本的通讯通道,建立工业以太网,实现数据采集和远程开关控制,智慧水务的肉体就是现在比较火的大数据分析,数据模型分析以及基于专家诊断系统包括WEB端和移动APP监控等,那么以上这些都只是把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究竟怎么样才能为水质达标和降低成本发挥作用呢,那就需要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我们说的灵魂阶段,我们认为智慧水务的灵魂就是关键工艺环节的智能化控制,将人的控制策略交给机器来执行,通过对有效数据的利用实现自动调整,达到节能和增效的作用,这才是智慧水务的落脚点和存在价值。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