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发改委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根据规划,湖北将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集中突破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领域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实施土壤修复、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专项治理等工程。强化先进环保成套装备制造能力,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在冶金、化工、建筑材料、食品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提升先进环保服务水平。全文如下: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鄂发改工业2017[542]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发展改革委,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根据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工作总体部署,我委组织起草了《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批准,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11月10日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现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湖北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5)》、《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等编制完成。
规划范围覆盖湖北全域,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第一章 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现状基础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加速发展,湖北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上2万亿、逼近3万亿,年均增长10.7%,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实现5年前进3位的重大突破;人均GDP达8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地区行列;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先后迈过2千亿、3千亿两个大台阶,由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9位。武汉市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宜昌、襄阳双双超过3300亿元,过千亿元的城市由3个增加到10个。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由7个增加到17个[1],食品、汽车、石化化工等支柱产业向万亿元规模迈进。
2.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3.5∶48.6∶37.9调整为2015年的11.2∶45.7∶43.1,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36.8亿元,迈上万亿元台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超过工业,呈现出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的经济特征。
3.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65亿元,占GDP1.91%,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湖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27家,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6家,省级及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703个[2]。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028.9亿元,增长10.9%,占GDP的17.0%。其中,“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946.8亿元[3],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4337.8亿元,增长12.0%,;高新技术服务业完成609亿元,增长3.8%。
4、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2015年,全省拥有14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了一批区域品牌,获省著名商标认定370件,名牌产品260个。
5.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以年均5.1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0.7%的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5年累计分别下降22.18%、20.1%、12.25%、13.95%、20.61%、18.49%。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降至26.8%,5年下降6.1个百分点。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绿色发展认识有待提高,绿色发展体制机制还有待建立。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理念还未真正破除,对绿色发展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应有的重视。在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社会管理等具体制度设计方面,绿色低碳理念还未深入人心。通过制度安排,增加违法成本,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2.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在有效需求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业整体盈利水平持续下降,且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从制造业自身看,效益下降与其转型升级步伐的缓慢有关,而这种状况又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阻力,直接危及到一些行业的生存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继房地产和汽车后,我省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新兴消费热点并未形成,虽然近年来网络消费和通讯电子消费快速增长,但总量依然偏小,整体作用有限。传统支撑行业如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高速扩张期已过,2015年我省工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9%,短期内又难以找到体量相当、带动力相近的新兴产业板块替代。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