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恒通环境的办公室见到刘许童的时候,他穿着衬衫西裤皮鞋,脚上是一双红色袜子。他解释道:“今年是本命年。早上4点多起来,没看清颜色,出门跑步到5点,回去写东西到6点多然后直接来公司,忘了换。”
恒通环境创始人兼CEO 刘许童
一年飞149次, 300天在路上
去年是恒通环境成立第二年,也是成功盈利的第一年。这一年,刘许童的飞行次数达149次,里程共19万公里,一年有300天在路上。2017年以来,恒通环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天4~5个小时的睡眠就成了刘许童的常态。他偶尔在早晨去跑步,但由于临时性事务多,跑步也没能成为规律性运动。
成立以来,恒通环境的快速生长得到了资本的认可,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完成PreA轮1500万以及A轮3000万投资。作为2016年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上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刘许童用完善的商业逻辑、鲜明的团队活力打动了投资人,成为此次大赛中成功融资的企业之一,由复星集团的控股公司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具体出资。复星系的进入极大的振奋了公司创始团队的信心。拿了投资人的钱,也要承受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不过刘许童相信,恒通环境的团队都已经准备好。
不久前,复星的某位高层到恒通环境考察,在公司待了整整一天。“投过的公司中,我还从没在一家公司呆过一天。你们身上有当年我的一些影子,希望你们成功。”他对刘许童说。刘许童很是领情,表达感激的方式便是尽可能快速全面地启动公司从生存到发展的进阶。探讨存在短板、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发力重点,成了他近期要突破的重点。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加入进来的一位部门主管,酒后当着刘许童的面回忆说:“我刚来公司的时候,刘总什么都不是,但现在他已经到了我仰视的高度了!”这番话让刘许童哭笑不得,却又记忆深刻。成长为优质资产,这条创业路他已经走了十年。
那栋楼24层,我们住在26层
籍贯湖南,刘许童有典型湖南人“刀刚火辣”、“霸蛮”的性格,行事昂扬,语速飞快。
大学毕业到软件公司工作的第二年,公司一位比他大两轮的大哥对他说了一句:“给别人打工不赚钱,你出来吧,我们一起单干。”他第二天便叫上同事——前门外长大的北京孩子张耀平一起辞了职。那年,26岁的刘许童全凭一腔热血跳出职场,对于未来无限想象却几无规划。
2007年3月,两人注册成立了第一个公司,拿着自己编写制作的CAD打印归档软件、管理系统软件等产品,开始与不同设计院打交道。“下海”第一年,摆在刘许童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不是公司发展,而是如何活下去。
有技术、有产品,没有资源、无整体架构的软件公司欠缺生机,手头资金渐渐所剩无几。软件公司做了10个月,卖出去一些产品,却不足以维持生计。2008年初,是刘许童最困难的时期,公司搬了3次办公室,从批发市场后面12平米的小屋,搬到100平米的大办公室,又搬到了大办公室对面的一个一居小间。刘许童也随之搬了许多次家,住过3个地下室,一个天台。天台是一栋商品房顶上的杂物间,空间局促。刘许童笑言:“那栋楼24层,我们住在26层,但相比地下室还是强很多。那时的北京,夏天下雨的时候还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在天台住了一年多,刘许童直接将家搬到了办公室里。那时的办公室,一进门是大厅,合伙人张耀平与公司的几个员工坐在外边;里边隔出10来平,是刘许童的办公空间;办公桌与墙壁之间大约半米宽,刘许童晚上便在那儿休息。由于办公室不准住人,晚上8点后需要把灯全部关掉,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有段时间经济上实在困难,张耀平就从家里炒了菜煮了饭带到办公室,自己吃1/3,让胃口大的刘许童吃2/3。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十多天。
创业艰辛,比想象中更加严峻。局促而连绵的日子折磨着残存的信心。“要不就回去上班吧。”刘许童提议。
“再坚持一阵子看看?”张耀平觉得还能再挺挺。
“那就再坚持下,但只做软件肯定是不行了。”这一年,刘许童开始接触了很多人,卖软件、做代理,兼而推广代理管道清淤设备。“那时候觉得,北京真大。总有不熟悉的地方,也总有机会活下去。”身兼多重身份,靠着对交易与商机的敏感,他为自己挣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给市长写信的刘许童火了
那时,刘许童代理了一款管道清淤设备,能够清理埋深5米之内、管径800mm以下的管道内淤泥。不同于以往清理管道所用的高压水枪,该设备能够将淤泥挖至储存罐中带出管外,起到清淤、疏通的作用。“挖出来才是硬道理”,刘许童看好管网清淤市场,认为这是城市排水设施发展中可以预见的商机。
2009年,刘许童将第一台设备卖给了北京通州的水务局,并与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取得了联系。市政处将国贸三期附近一段淤堵的管道交给刘许童做试点,试点成功后,却恰遇北京市水陆分家,排水系统管理业务改划归北京市排水集团管理,刘许童又要重新向北排介绍他的业务。后来,终于得到机会与北排技术人员开展了几段管道清淤试点工程,为此,刘许童与张耀平在现场总共待了20来天。在没有暖气的冬天,俩人睡在大货车驾驶室里轮流守设备。设备清淤完需要配合冲水冲洗管壁,由于附近没有加水口,刘许童穿着皮鞋往返提了50多桶水。
做了几个疏通试点后,刘许童对管道清淤领域有了判断:“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但行业整体呈现落后状态,发展的难度在于要让别人接受新事物。”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海燕的两年调研成果,北京市80%的管道存在堵塞,将近5%的管道堵塞程度约占管道的60%~80%,严重影响排水效率。而那时,包括政府、企业、民众,很少有人关注管道淤堵的问题。
崭新的市场,冷清的现状,如何让人接受新事物?刘许童的微信名“童爷无忌”,在考量事务发展路径时,他也鲜受枷锁束缚,少有禁忌。代理管道清淤设备不久,北京遭遇了“7.21”特大灾害,他就搞了个“大事情”。
编辑:洪翩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