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湿地等重要生态节点保护和建设。积极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初步试行退耕还湿和生态补偿机制,全面保护重要的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遏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完善现有湿地公园建设,到2020年,新建红树林自然保护小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市级湿地公园9处、“小湖”社区公园20处;完成红树林湿地恢复150hm2,沿海防护林体带4km。
加强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现有18个省、市级森林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力度,结合成功经验扩大森林公园的建设范围,深入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绿化行动,保障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稳健发展;因地制宜,保护森林景色自然特征。采用抚育采伐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保障森林公园的景观系统,结合区域特色将森林公园科学定位,坚持城市绿色生态屏障的营造与保护,鼓励森林旅游与综合经营管理模式,营造功能多样化、生态绿地资源化的森林公园管理模式。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完善东莞市地方物种本底资源编目数据库,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因地制宜制定保护策略,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建设和物种保护工程。加强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发挥湿地、森林、滩涂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对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的监管,防范物种资源丧失与流失,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确保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
保护、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充分利用沿海各镇的滩涂,因地制宜,种植红树林,充分发挥其早抗御台风、保护岸堤、抵抗污染、净化海水、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重点保护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物种,逐步恢复受损、破碎生态系统的功能,运用人工繁殖、增殖放流等有效途径,恢复海洋生物资源。
第二节分区控制,全面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强化生态功能分区管控。以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和社会经济主导方向为分区因子,划分三级生态功能区。一级区是在宏观上维护景观生态安全的功能需求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二级区进一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等;三级功能区则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侵蚀、水源涵养、城间绿岛建设等分区因子划分。通过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特征、生态环境敏感关键点、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各区的主要生态功能,针对性地制订区域生态建设政策、合理整治生态环境。
加强空间管控保障生态安全。以山原兼顾、水陆统筹为原则,根据自然区位特点和生态安全格局状况,调整划定严格控制区、生态功能控制引导区和建设开发控制区。严格控制区是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构成东莞市东南部和南部的生态屏障,坚持生态经济性发展;生态功能控制引导区调整产业布局,建设并完善城市绿地绿带生态系,有理、有据、有节地开展城市化进程;建设开发控制区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优化调整生态控制线,实行“红线调控、绿线提升、蓝线构建”的三线建设战略。红线调控,确保区域生态安全;绿线提升,引导经济模式转型;蓝线构建,强调环境优化经济。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以保护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宗旨,探索农用地结构调整、强化农地生态修复、丰富农用地用途管理。鼓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和村庄整治综合改造,集中连片整合农地资源,强化农业观光休闲功能,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最终得以提升农地农业综合生产力。重点建设水乡、沿海、埔田片等连片基本农田,深入推进土地生态修复,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将其纳入镇街政府目标考核任务。
构筑人居生态体系。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打造绿色建筑,建设低碳人居;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大力建设绿道及自行车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出行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规划建设“点(多斑块)、线(生态廊道)、面(生态基质)”相结合的区域绿地布局总体架构,形成分布合理、有机系统、永久保持的城乡绿色开敞空间系统;加快推进生态镇(街)创建,统筹推进宜居社区建设;扶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文化,推动乡村生态文化提高质量和档次,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加强生态警示教育、生态保护教育、绿色消费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培育基层保护生态文化;推广和促进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综合环境管理水平。
第三节防治结合,深入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各镇(街、园区)要严格执行《东莞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实施方案(2016年修订)》,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严厉查处各类畜禽养殖违法行为,2016年底前依法依规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非法畜禽养殖业,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非法养殖业反弹。规范限养区内畜禽养殖业生产,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限养区内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须开展环评。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汇水区、供水通道沿岸等敏感区域要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到2019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建设“美丽幸福村居”为抓手,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00个以上。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连片处理、确保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控制与监管,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村镇,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00个以上。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