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其中轻型、无形资产的代表,“品牌”在过去20年发展中的效应积累远不如“关系”“价格”,多数时候饰演着一旦有了还颇有效、但没有也似无太所谓的角色。
我理解为:资产效应性明显、资源导向性不强。
我思考这种现象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G/2B与2C不同业务模式间的异同。
在我所谓环保系统中,G-B-C可以分类几乎全部玩家,三者间的复杂关系,是“资源-资产”外的又一变量维度。
在这里,品牌是最有效的“连接”之一,也是最被忽视的之一。
常见的歧途,是误解了至为关键的那个固定角色——“受众”,即作为组织中的“人”,和作为个人的“人”,在做购买决策时存在显著差异——
作为个人的人,依赖经验和直觉,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冲动决策、快乐消费作为组织中的人,依赖流程和管理,几乎不存在冲动的可能,逻辑缜密、计划周详、执行稳健,决策链又长又硬。
因此,2B/2G营销的效果和效力更加深刻地取决于理性认知,获客成本非常高。
品牌认知,即是一套品牌知识系统。
对比于2C而言,2B受众的“知识系统”要经历一个漫长、苦涩、反复博弈的构建过程;同样,一旦“认知”形成——无论好的或坏的——再想要改变它便难上更难。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标书中的小小“括号”竟会成为死生之地。
既是“成本-资产”品牌现象,也是“资源-资产”系统特征。
个人认为当下这G-B-C系统中最有趣的、最不成熟的,是最少得到关注的C。可以亲切称之为“人们”,重要的是它如何感知环保。
第一种途径是购买产品,净水器、净化器、口罩最典型,但通常不被归类为环保系统。
另一种即公共服务,又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人们直接使用并付费,比如自来水、污水厂、垃圾处理等;一是人们间接享受服务、由政府隐代付费,比如黑臭水体、雾霾治理、环卫等。
在这后一种服务系统中,政府身处“供给侧”,人们的感知、感受、尤其反应、反馈,是推动环保事业、制定政策制度的“需求侧”。因此可以说,环保系统中的企业不论2B/2G,本质上都隶属于同一门G2C业务范畴。
尤其当不远的未来,环保公共服务将和更大的社会服务系统深度融合。
你所供应的产品或许依然无法触达“人们”C,但无形、轻盈的品牌却可以、且应该做到,当我们主动触及需求时,在供给G及其服务者系统内,才能形成超越式的认知资产。
现实中的诸多案例可以验证这一点。至于方法路径,我总结了其中一种“事件”营销较典型—
环保安全事件
环保公益事件
环保经济事件
阅读事件、处理事件、创造事件,不在此展开。
回到根本“受众”的异同里看环保营销,2C理论及华与华方法似乎同样适用,只是要能发散为n个C并构成集合--系统性的决策或决策的系统性。
(三)重新定义营销
最后若要我给本行业的“营销”下一个定义,则它最佳状态应是:系统性销售。
销售还是那个销售,负责打胜仗。
营销既不仅代表销售、也不割裂于销售,他是一种高维视野下、网络式系统化、长期主义的销售。
营销卖的是“企业是什么”那最根本的答案;营销卖的并非产品,而是品牌;营销卖的是创意,创意承载了企业的基本信息,放大了价值信号。
营销是环保业务系统中的一项关键连接,在——
经营销售之间
一推一拉之间
资源资产之间
战略战术之间
本文作者
郭永伟——读者、跑者、环境守卫者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