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战略即是研究如何做配称,也即如何把资源高效组合起来,完成能力建设、开展业务活动;而战术,则是研究如何把各个主题做扎实、精益求精。
二者共同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可靠”度。
个人观察现实中的环保企业,战术型占为绝大多数。
他们强悍的商务能力和学习能力确保了总能出奇兵、打胜仗。但《孙子兵法》明确告诉我们,“常胜将军”其实是“常败将军”,真正的战略家致力于不战、不败。
在“可靠”上的剧烈波动现象,其实,反映了大多数环保企业战略上的弱势,常常由“战术胜利”掩盖。
第二种,便体现在由熊彼特所开创的创新理论之中。
这个大词Innovation,在企业家经济发展到一个很成熟的现状下,却依然面临着误解,以至于竟被解读到“卖不同”营销语言,也是颇有趣的一款营销现象。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那股中坚力量,中国环保所有企业中大概20%在做这件事,我瞎猜的。
在这些企业或企业家的推动下,上述那个稳固的循环之流没可能永远不变,而呈逐渐、螺旋上升之势,直到形成高一级的新的稳固循环之流,客户适应并接受“新”的供给,经济社会发生“发展”。
想想可真尤领风骚、小众而与众不同。
但和“卖不同”完全两码事。
“卖不同”是营销层面,“卖可靠”是经营层面,“卖创新”是增长层面,三码事。
现实中的“创新研发会”,却常常上演三码演义大戏,一部分跑偏为“营销层”,一部分跳跃为“畅想未来”,只剩一部分才终于可能是正经八百“研发”,又因缺理论支撑、或缺实践能力而进退维谷。
环保技术变革的周期很长,是常态现状。
但创新和研发不完全对应。
创新并不总需要多么的“变革”,它实施新的生产资料或要素组合,可以大、也可以很小,只要这种新组合为客户解决了新问题,或者更好、更可靠的解决其老问题,就是创新了。
无疑,创新司管着一间公司的“增长”之矛。
在熊彼特的经济理论里,循环之流中的企业本质上根本不曾有过利润,利润只在“创新”的那一刻瞬间产生、并瞬间消失。太有深度。
上述20%当然不能与上上述的80%割裂开,不顾8而贸然加2,叫做舍本逐末;只顾8而忘乎所之之2,市场在下一个路口必然淘汰你。
相伴相生。
此二者即企业所卖的东西,是基本盘。企业是什么的涵义,应该也在其中。
在大千商业世界,几乎很少有“不同”存在。
你以为的不同只是你以为而已,除了少量一些领域如芯片外,模仿复制理论上都不难,且具有相当一定的价值意义;即便如芯片,也从不曾确定为不可模仿。
所谓“不同”,是深耕以上企业基本盘,挖掘产品和品牌的独特卖点,将购买理由翻译为品牌语言的过程,根本目的是降低客户的选择成本和学习成本。
这是纯粹的营销学问题。
不同,不是凭空捏造,更不是造词画符,它翻译自对企业所“卖”之物的深刻洞察。这部1912年首版的书着实是太~难啃了,却实在是香喷喷。
“熊彼特凭借《经济发展理论》将经济学从古典时代带到了现代,并且几乎是凭一己之力”这是译者的评价,我赞同不了,因为读不了那么深刻。
但好书的好就在于此,浅薄者浅尝亦有益。
02环保2B/2C品牌营销
(一)首先,什么是品牌?
品牌(Brand)之词汇,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其时人们用以标记家畜(比如牛)等需要与他人相区别的私有财产。
到了中世纪欧洲,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上烙下印记,以方便顾客识别产地和生产者,这就诞生了最初的“商标”,并以之为消费者提供担保,同时向生产者提供法律保护。
所以我大概可以想象到人们造词时的想法:命名、记忆、识别、检索,便也是后来“广告”的动机了。
时间来到现时代,品牌业已蕴含着越来越丰富的意义。本土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理念,将品牌依归到心理学、进而到修辞学和符号学中去理解和实践,总结出的品牌三理论,很值得细思琢磨——
品牌是责任
品牌是成本
品牌是资产
这是我所读到营销书籍中几乎最好的定义,简单、通透。当然要结合上下文,书籍推荐《华与华方法》。
(二)2G-2B-2C
在前文中,我曾思考推演过环保系统的构成和变量逻辑:资产效应-资源导向。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