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16要过苦日子?年度环境产业盘点和痛点总结

时间:2016-01-26 11:23

来源:E20环境平台

评论(

16.jpg

“九宫格”全览环境产业 

17.jpg

看似很大的环境产业细碎而复杂,E20环境平台用“九宫格”简明呈现。

大气治理有望在近期继续得到高速发展。“水、固、气三个领域,因流动性的大小,会产生差别。”薛涛介绍,在大气领域,空气流动性非常好,带来百姓对污染感知强而民怨极大,正是如此才导致PM2.5治理成为环境领域最急需的一项。此外,由于流动性强无法有存量污染,成为被风修复的领域,所以很难形成市政和环境修复的市场。他特别半开玩笑地提到,“以首创集团曾并购的一家公司为例,其设备可以在城市里对几十米半径内的PM2.5进行治理,那么,这将会使大气治理变成市政基础设施(类似污水厂),如果这种局面真的出现,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将成为“可怕的未来世界”。

水污染治理更需要以相对复杂的PPP2.0版本为载体。“对于水污染问题,涉及水体修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老百姓依然会高度关注,但流动性稍弱,不像大气领域那样靠雨来治理。市政和环境两个领域可以高度融合,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以PPP为载体会产生大量的投资机会。”

“固废领域也面临巨大投资缺口。固废领域包括垃圾焚烧、餐厨处理较受资本市场支持,也为多数公司带来了发展机会。但是,缺乏流动性的土壤领域,最终处置变成了行业的症结,导致不生态的处理模式比比皆是。此外,流行性缺乏也导致土壤污染容易通过封存土地的方式使老百姓不受影响,老百姓污染感知没有那么高,因此虽然土壤修复也面临一个巨大投资缺口,却在近几年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市场机会。半年多前,我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就告诉大家,土十条不会带来万亿机会,而这一点,被陈部长的发言所验证”

1月11日,环保部长陈吉宁的发言中提到,在土壤领域尤其在土壤修复领域,在“十三五”更多是监控、防控和摸清污染的情况。“环保行业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将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局面,随着环保的加强,那些比较健康的工业企业,环保治理需求也会非常旺盛,而且伴随更多控制指标出现,会有更多技术细分企业的机会。”

4大风险集中在3大领域

薛涛认为,环保行业面临的共性的风险与挑战主要为“提标风险、排放风险、低价竞标、回款风险”四大风险,分布在污水、垃圾、工业三大领域。  

18.jpg

提标风险。对于产业来说每次提标带来技术优势的重新分配,我们相信无论从水到固体废弃物,也是每个企业一个重新冲刺的机会。对于投资运营企业,伴随着监管趋严,排放风险也在加剧。

排放风险。无论从垃圾焚烧到污水,最近被曝光或者环保批评的企业越来越多。在2016年我们的环保治理企业除了商机,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低价竞标。2015年越演越烈,我们也因此对个别企业提出批评,E20环境平台愿意在这方面与各位同仁一起共同建设一个相对更加公平理性的竞争环境。

回款风险。无论工业治污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和投资运营领域,款项占压或拖欠的情况都越加严重。

而且,在这三大领域还有各自细分风险:

污水领域,通过河道治理如何达到断面的改善。PPP模式从管理规则不尽完善情况下,我们有二十家大的A方阵或准A方阵企业所签订的3000亿PPP框架协议怎么落地,项目落地之后能不能把款收回来,可能都是我们这些正在收获PPP合同这些企业所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不能将环境质量通过治理达到改善,必将导致回款风险。

污水领域还有能耗的问题,伴随着监管趋严和越来越多的新厂进入运营,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还有我们国家对节能减排做出我们自我约束的要求。固废领域还要面对越来越强裂的邻避风险,以及如何达到后端生态化的要求。

在工业固废领域和工业废水领域,我们很关注一个问题,现在工业的绿色制造越来越受到关注,整个的工业结构调整,会带来如果仅仅是依赖于只会在后端做末端治理,有可能面临整个子领域被颠覆的风险。因此,我们的环保产业,如何能够满足在工业领域的绿色生态要求,是需要我们每个企业家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的。

数说2015环境产业

如果用数字概括环境产业的2015年,薛涛从营业收入、PPP、VOCs、新三板、并购五个方面谈起。

19.jpg

第一,营业收入同比上涨8.6%,环保产业整体上态势不错;第二,PPP框架协议总计3000亿,有多少能够落到实处,落下去有多少款能够收回来,这是产业面临的问题;第三,新领域层出不穷,例如VOCs在“十三五”期间将有922亿规模;第四,新三板上市环保公司235家;第五,2015年是我们整个环保产业重构一年,业内大并购总共有136起,400亿,对此,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高宏坪在本届年会上有详细的分析。

回顾2015,展望2016,薛涛认为,有六大机遇、六大风险。

20.jpg

六大机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环境治理考核注重从质量出发;市场化的逐步重视;责任主体追究到位;采用时间表倒逼机制;生态化思路的转变。

编辑:任萌萌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