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就水专项总体实施情况答记者问

时间:2010-11-23 09:33

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作者:记者 郭薇

评论(

  突破水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

  就水专项总体实施情况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当前,国家“十一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同时也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总结“十一五”、筹划“十二五”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水专项总体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水专项“十二五”实施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带着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水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问:水专项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其“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实施情况如何?

  答:水专项是一项重大的科技工程和民生工程,旨在集中攻克一批节能减排迫切需要解决的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构建我国流域水体节能减排与治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为重点流域污染物减排、水质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水专项实施方案,水专项设置湖泊、河流、城市、饮用水、监控预警、战略政策6个主题,选择“三河三湖”、松花江和三峡水库等重点流域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

  “十一五”水专项的目标是突破水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建立水环境监控指标体系与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为“十一五”控污减排10%约束性指标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围绕上述目标,水专项“十一五”共设置了33个项目,238个课题,总经费预算112.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预算45.43亿元。截至目前,共启动32个项目,230个课题,占“十一五”计划启动课题数的96.6%,核定中央财政经费共约32.1亿元。

  问:水专项“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答:自2009年2月水专项实施启动以来,在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水专项紧密围绕 “十一五”目标,集中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工作。广大科技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克服经费到位晚、组织实施机制不顺等困难,加紧技术攻关,完成了阶段性研究任务。目前专项组织实施进展顺利,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国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首先,以控源减排为核心,攻克了一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其中,重点研究突破了石化、造纸、制药和粮食深加工等重污染和高耗水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多项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从清洁生产到末端处理的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十一五”行业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了行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例如,针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废水量大、处理难的问题,研发了电渗析脱盐生产工艺、产酸率和转化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酵菌种以及发酵工程技术、赖氨酸直接结晶法工艺路线及设备。这一成果在全国的玉米深加工行业推广后,按照全国年产淀粉糖1000万吨、年产赖氨酸40万吨计算,可减排高浓度废水2100万吨,化学需氧量23.3万吨。

  同时,研发形成了我国大中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念与成套关键技术。例如,针对太湖等大中型湖泊水污染严重、生态退化与蓝藻水华频发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流域污染源系统治理——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为一体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念。研发集成了集污染源物化深度处理——低污染水生态处理——水生态净化三位一体的入湖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在太湖的入湖河流与洱海罗时江中得到应用。

  在太湖苕溪和洱海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示范,示范区农田氮、磷化肥流失量削减30%左右,为引领我国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典型示范。

  第二,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迈出坚实的一步。建立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路线及指标体系,提出了十大流域二级分区的指标和分区方案;研究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实施流域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和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物分类控制指标体系的建议,为“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提供了支撑;提出了重点流域规划的“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的规划分区体系,这一成果已确定在松花江、淮河、辽河、海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等6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开展应用;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和将氨氮作为“十二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议,为“十二五”国家将氨氮作为总量控制因子实施管理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还开展了水环境宏观决策支持、流域综合管理政策以及流域生态补偿技术研究,在辽河流域、湘江流域、东江流域以及沙颍河流域等开展了生态补偿综合示范,为“十二五”全面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通过流域结构调整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技术等关键技术综合集成,为国家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开展东北制药、鞍山钢铁、海城印染等企业工业水污染的源头控制、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的研发和集成,研发技术100余项,建设30余项示范工程和近百个依托工程,能够实现污水减排5000万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000吨/年。通过重大专项实施提供的有力科技支撑,有效支持流域示范区污染物减排。

  问:从“十一五”水专项实施情况看,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如何改进?

  答:在总结“十一五”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水专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在总结“十一五”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水专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加强对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凝炼。要紧紧抓住水专项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总结和凝练重大标志性成果。水专项要取得单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出高效低耗的技术,相关示范工程应取得明显的污染物削减效果;要形成流域整装成套技术,系统集成点源和面源控制、小流域综合整治、水体生态修复等技术,实现示范流域水质的明显改善;要总结水污染治理模式和创新机制,凝练不同类型湖泊、河流水体治理的思路和成套技术,指导同类型的湖泊和河流污染治理工作。

  二是加强与国家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地方重大治污工程的结合。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各重点流域相关地方政府的互动,充分掌握国家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地方重大治污工程对水专项的科技需求,使水专项的研究内容、示范工程及实施时间与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重大治污工程相衔接,协同推进实现水质改善的目标,充分发挥水专项的科技支撑作用。

  三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水专项实施的积极性。在专项阶段实施计划的编制、项目(课题)的组织实施以及过程管理中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权利,探索地方参与水专项实施的新机制和新方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流域污染治理责任主体的作用,推动水专项实施与地方治污工作、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四是进一步创新企业参与水专项实施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在水专项中的参与度。水专项加大对产业化项目(课题)的任务和经费支持力度,将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专项任务的研发。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环保企业做大做强,并最终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问:当前,正在组织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作为水专项“十二五”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时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水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加强流域顶层设计,体现“一湖一策”、“一河一策”设计思想;加强专项任务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大污染治理工程的衔接;突出标志性成果产出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专项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扶持壮大环保产业。

  在专项“十二五”任务部署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突出重点,围绕“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水库等重点流域开展工作。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支撑示范流域水质明显改善。重点攻克重污染行业点源污染控制、城市生活污水高效深度脱氮除磷、面源污染控制以及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和流域污染治理整装成套技术300项以上,在太湖、辽河等重点流域开展综合示范,示范流域(子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一个等级或消除劣Ⅴ类水体。重点研发高效低耗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污染源和饮用水监控等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