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主办了“多角度解析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渗漏事件”专题讲座,邀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律师戴仁辉共同探讨,分别从证券市场、环境健康、环境法规三个角度对紫金矿业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深入剖析。
证券市场:证交所监督管理亟待加强
7月23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等11个环保组织就紫金矿业涉嫌故意延迟污染事件信息披露联名向港交所、证交所递交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两家证券交易所对此行为进行彻查,呼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公开信详细梳理了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故,同时指出,根据调查“发现175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中国大陆共有超过750条的环境违规记录,而这些违规超标问题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官方网站少有提及,相关解释说明以及后续采取的整改等信息更属欠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揭露、环境绩效评估亟待完善,环保卫士们对证券交易机构提出质疑,希望通过这封信促使证券交易市场承担监督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在资本市场领域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环境健康:铜元素背后的秘密
紫金矿业污水泄露事故发生后,众多媒体对水体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问题展开探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潘小川教授指出,铜元素作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的安全范围较小,毒性影响并不明显。相比之下,对非哺乳动物会带来较大影响,这也是事故发生后汀江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的原因。
但同时,潘教授也提出,虽然铜元素目前的含量在对人体无害的范围,但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
第一,事故瞒报至少9天,这9天中汀江流域降水频繁,排入的污水已被冲刷,通过时间差检验到的“合格标准”究竟可信度有几分尚有待商榷。
第二,紫金矿业自2005年起发生过多起污水泄漏环境污染事件,鱼类作为非哺乳动物,易受铜元素影响,几年来,鱼体内铜元素富集,人食用这样的鱼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还不得而知。
第三,铜矿属于伴生矿,对铜的开发冶炼,极易伴生砷、汞、铬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紫金矿业常年开发,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事故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收购了大量死鱼,目前已经无法找到当时水体污染情况的有力证明,事故是否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人体带来影响还有待实践检验。
同时,潘教授呼吁,尽快建立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体系,保障公众环境健康。
环境法规:提出诉讼,困难重重
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戴仁辉律师对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进行了专业分析,指出诉讼难度大。
首先,政府第一时间“买单”,公众若再要求补偿难度增大。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诉讼一般以“停止污染,排除妨害”为目的,此次污染事件中,事故曝光后湿法厂就已停产,不存在请求“停止污染”的条件,同时,具体的指标数据、潜在危害难以取证,诉讼难度增大。
关于公益诉讼这一倡议,戴律师也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再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一方面,本次事故中,诉讼当事人难以确认,以紫金矿业的具体案例来看,当地的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农林牧副渔等相关部门提出上诉可能性极低;
另一方面,只有海事法庭和少数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故是否有机会立案前景并不乐观,我国的公益诉讼还前路漫漫,问题重重。
紫金污水泄露事故发生后,各方媒体立即展开行动,剖析事故原因、关注事故进展,在追踪的同时更陷入沉思,跨过“瞒报门”、“涨停门”、“公关门”之后,资本市场、环境健康、法规建设等多个领域存在的漏洞也逐渐浮出水面,怎样展开行动,避免潜在的危机,也许是现在最应该做的事……
编辑: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