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处置成本高、社会影响大 突发环境事件敲警钟

时间:2010-01-15 09:06

来源:人民网

评论(

如今,突发环境事件因其数量多、处置成本高、社会影响大,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比过去明显提高。

半个月之前,新旧岁月交替之际,中石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漏油导致渭河、黄河水污染,从媒体对当地政府应急行动的连续报道可以看出,社会各界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水污染。这并不是因为输油管道漏油不值一提,而是由此引发的环境灾害更让人揪心。泄漏的柴油在渭河形成污染带,又进入黄河,沿岸的陕西、山西、河南许多群众都以黄河为饮用水源,处置污染成为那段时间当地政府的紧要事务。

这次漏油污染发生前一天,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披露去年全国共有170起突发环境事件,比上年增加25.93%,涉及省区市也比上年多。这些事件最后都得到了妥善处置,但在当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江苏盐城停水事件、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山东江苏邳苍分洪道两次砷超标事件等甚至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突发环境事件考验政府的应急能力,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首先,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环境风险意识。制药、化工、造纸、采矿、冶炼等行业,如果超标排污,造成的污染危害相当大,这些行业要发展,首先必须考虑它们的高环境风险,从企业选址到产品生产、运输,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防患于未然。实际的情况是,全国各地还有不少这样的企业设在江河沿岸,毗邻大城小镇,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会危害一大片。

去年的170起事件中,由企业违法排污引发22起,由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引发115起,由其他原因引发33起。事实证明,次生的环境事件比原发事故更难处置,危害更大,不仅环保部门要经常排查企业的环境风险,各个企业以及安全监管、交通管理部门也要有相当的环境风险管理意识。

其次,我们还没有充分的环境应急准备。环境应急包括事前预防与事后应对。砷、铅等高风险污染物没有被纳入环境日常监管范畴;危险化学品管理环节多,管理部门多,发现隐患的管不了,管得了的发现不了隐患。这都是事前预防的短板。

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仅靠人海战术、铁锹麻袋、昼夜奋战远远不够,必须有专业队伍、专门设备、专用物资,保证及时消解污染,减小危害。污染发生了,当地环保部门却无法判断污染物是什么,危害有多大;要吸附水中的化学品,却不得不从外地长距离调运活性炭。这都是这几年环境应急经常遇到的尴尬。

应该看到,突发环境事件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极端表现,也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当前,全国突发环境事件居高不下,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扎扎实实地建设环境应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避免类似的事件一次次地重演。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