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陈雷在海河水利委员会干部大会上讲话

时间:2009-05-08 11:50

来源:中国水利部

作者:陈雷

评论(

  同志们:
  去年4月份,我率队到海委考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时隔一年,很高兴再次与大家共聚一堂。这次到海委来,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看望慰问海委干部职工,二是调研海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新成效,三是考察了解海河流域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情况,与大家共同研究进一步加快海委发展与改革,加强海河流域管理的大计。
  到海委后,先后到水资源保护局、水文局、防办等委属单位进行调研,听取了海委党组的汇报。总得看,海委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水利部党组的安排,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在水利部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第二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下,在海委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紧密联系水利发展改革与海委工作实际,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切实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教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顺利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阶段的任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海河水利工作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以及发展与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氛围越来越浓,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的指针、行动的指南。二是流域水利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海委党组坚持把水利部党组的要求部署与流域水利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当前流域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关系流域水利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海河流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流域水利保障体系工作思路,明确了海河流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战略部署、工作主线和主要任务。三是落实中央和水利部工作部署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海委牢牢把握国家拉动内需、大规模增加中央水利建设投入的重要机遇,在今年的海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力抓好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大工程,通过扎实有效的前期工作,多渠道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下大力气抓好中央政策措施和水利部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力争流域水利建设局面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深化水利改革,加大对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等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深入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四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委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将解决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既着力解决马上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基层要求紧迫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受到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深信,在海委党组的领导下,只要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及“回头看”等后续工作,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成果不断巩固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促进海河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就海河流域水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海委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海河流域地处华北,流域内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河流域治理。1963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海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九五”以来,国家对包括海河在内“三河三湖”进行了重点治理。2001年,国务院批复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对北京及周边地区水问题开展综合整治。经过几次大规模系统治理,海河流域防洪、供水等各项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海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线,着力打造城乡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防洪减灾、综合管理等四大保障体系,不断开创流域管理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供水安全得到保障。积极推进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开展了流域内主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监督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编制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和流域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印发了海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成功地组织了河北省四座水库向北京应急供水,连续6年组织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4次实施引黄济津,扎实做好引滦供水和漳河上游水量调度工作,有力保障了京津等大中城市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供水安全。
  二是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水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组织编制了海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海河流域水功能区分级管理方案和潘家口大黑汀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方案。颁布了海河流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初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登记、监测和审查三项制度。构建了覆盖流域七大河系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了潘家口、密云、黄壁庄、洋河等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实现了流域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控,妥善应对了洋河水库和潘家口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先后组织实施了引岳济淀、引岳济港、引岳济衡、引岳济沧和两次引黄济淀等生态输水,改善了流域重要湿地和调水沿线水生态环境状况,白洋淀再现“华北明珠”风采。指导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由单一山区农村向山区平原并举、城乡并重转变,每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
  三是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洪水管理迈出新的步伐。初步建成了以水库、河道、堤防和蓄滞洪区为主体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北京市和天津市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成立了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建立了海委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完成海河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编制了永定河、大清河等主要河系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流域抗旱预案。初步完成了漳卫河和北运河洪水资源利用方案,引滦枢纽和岳城水库洪水资源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去年奥运会期间,海委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了流域主要河系各种标准洪水防汛预案,出色完成了奥运会防洪保安任务,也为做好今后的防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水利建设进展顺利,前期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穿黄河工程开工建设,独流减河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漳卫新河治理、漳河上游治理、洒河桥加固改造、两河口清淤等流域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加强流域水利建设前期工作,会同流域各省市编制了海河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9-2011年实施方案,流域54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复核工作全部完成,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研报告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卫运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开展流域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多个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核查、验收工作。
  五是依法行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编制了20余部流域水利规划,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流域水利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组织制定了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河口管理办法和永定河官厅水库上游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制定了流域内省际水事纠纷和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了北京周边地区等重点水事纠纷排查,成功调处了京津泃河、京冀拒马河等水事纠纷,彻底解决了子牙新河和北排河河口阻水工程建设问题,开展了直管河道、水库专项执法活动,有效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六是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和谐海委建设取得实效。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时监控、自动监测、视频会商、电子政务等一批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水利科技工作成果丰硕,科技成果获奖级别和数量创历史新高。海委系统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引滦局、漳卫南局等5个基层单位晋升为国家一级或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委上下呈现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去年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海委在承担奥运会水安全保障任务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抽调骨干力量赶赴四川地震重灾区,圆满完成了应急水源水质监测任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充分体现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海委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科学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水利事业处于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快发展,随着水资源条件的不断变化,随着治水实践的深入开展,我们将遇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和丰富完善,更加有力地推动民生水利发展,更加坚定地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上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成功之路。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水利部党组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各项水利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国情水情、富于创新的成功治水之路。
  一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要求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活力源泉是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方向是实现水利现代化,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六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具有明确的指向。重点是“五个转变”:防洪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注重给洪水出路,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水资源管理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生态治理工作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建设秀美山川;水利建设工作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问题,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水行政管理工作从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手段转变,注重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这五个转变涵盖了水利工作的不同领域,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旨在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要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国地域广袤、江河众多,每个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不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一样。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过程中,部党组从各流域、各区域的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东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增强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指导性、针对性。
  第二,发展民生水利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上下了很大工夫,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了很多实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许多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与中央要求、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发展民生水利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应有之义,是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着力点,是顺应民心民意、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是准确把握民生水利的基本内涵。水利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二是准确把握民生水利的主要特征。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民生水利具有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民生水利涵盖的内容不同,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要求不同,我们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重点和标准也不相同。民生水利具有公共性,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具有广泛的受益面,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公共财政应给予更大支持。民生水利具有差别性,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流域之间的民生水利问题表现各异,不同阶层群体对民生水利的期盼各不相同,解决这些民生水利问题的难易程度、紧迫程度和方法措施也不尽一致。民生水利具有综合性,一项民生水利工程往往具有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与环境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发挥某一功能效益又需要多项民生水利工程相互配套配合。
  三是准确把握民生水利的发展重点。在防灾减灾中,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把受洪水威胁地区人员的安全转移作为防洪预案的重点,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洪调度的最高原则,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水利建设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在规划编制中,体现在项目审批中,体现在投资安排中,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规模、重点和布局,拓宽民生水利的服务范围,增强民生水利的服务功能,提高民生水利的服务标准,提升民生水利的保障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在水利管理中,要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基本需求与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的突出位置,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与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水利改革中,要始终把水利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推进水权改革、水价改革、农村水利改革等过程中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使水利改革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举措。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长期形成的用水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水资源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传统的以需定供的老路,必须加快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抓好全国、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节约、保护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各行政区域,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严格的取用水管理,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再审批新增取水。抓紧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对不符合生态用水指标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取水许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满足重点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湿地等用水需求,保障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要。
  二是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制定用水定额标准,用水户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要依据定额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要限制生产取用水。深入探索不同流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模式与途径,农业领域要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的田间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全面推广节水器具。促进海水和苦咸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三是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推进农村饮水水源保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逐步削减开采量,强化深层地下水禁采和限采措施,建立地下水应急战略储备制度。
  三、海河流域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
  海河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工农业发达,交通方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集群区。海河流域地跨京、津、冀、晋、豫、鲁、蒙、辽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内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大同、长治、新乡、焦作等26座大中城市,总人口1.37亿,占全国的10%。二是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2008年海河流域GDP达3.95万亿元,占全国的13%。人均GDP达2.88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7.4%,其中北京市人均GDP达到6.3万元,天津市达到5.5万元。三是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燃料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8年海河流域粮食总产量5754万吨,占全国的12%,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海河流域煤炭储量占全国首位,石油储量较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燃料动力工业基地。近年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是海河流域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海河流域东部沿海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北京、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相继被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海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基础支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流域治理和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与环境恶化、洪涝灾害和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海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7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24。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评价结果,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41%。海河流域以不足全国1.3%的水资源量,承担着全国10%的人口、12%的粮食生产以及13%的GDP用水,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106%,部分区域超过110%,每年超采地下水92亿立方米。近年来流域持续干旱,一些城市和地区相继发生水荒,群众饮水困难,农业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今年春旱期间有2800多万亩受旱耕地得不到及时灌溉。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依然粗放,部分地区用水浪费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水资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近20多年来,海河流域用水量和排污量逐年增加,水污染已由局部发展到全流域,由下游蔓延到上游,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地表延伸到地下。据统计,海河流域每年排放废污水60亿吨,在11800多公里的评价河长中,水质劣Ⅴ类河长超过一半,海河北系、南系及徒骇马颊河水系污染最为严重。473个水功能区中只有121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仅为26%。海河平原和山间盆地地下水Ⅳ~Ⅴ类水分布面积达11.43万平方公里,占地下水面积76%。白洋淀Ⅴ类水以下面积超过80%,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多个水库出现蓝藻水华威胁。严重的水污染不仅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也导致水事纠纷不断。
  三是防洪减灾能力严重不足。海河流域地形特殊,山区与平原过渡区很短,2/3面积的山丘区环抱着1/3面积的平原,河道源短流急,洪水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洪水预报和调度难度大,加之河系众多,河网复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80%集中在6至9月份,极易造成破坏性强的洪涝灾害。目前海河流域部分区域防洪标准偏低,永定河原规划防洪标准只有50年一遇,北运河只有20年一遇,除京津以外的大中城市防洪标准一般只有20~50年一遇。河道淤积严重,尾闾不畅,泄洪能力锐减,主要河道实际泄洪能力只有设计泄洪能力的60%。堤防质量差、隐患多,全流域Ⅰ、Ⅱ级堤防有近50%堤段不达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区内还有349万人的安全避险问题没有解决,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洪水预报预警与防洪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多年未发生大洪水,地方未经历抗洪实战考验,一些干部群众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海河流域的防洪风险。
  四是水生态恶化趋势尚未扭转。海河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用水严重不足,造成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河口淤积、地下水漏斗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在调查统计的24条主要平原河流中,年平均干涸长度1721公里,占调查河长的44%;平均干涸天数达229天,占全年天数的63%;平均断流天数大于300天的河道有11条。流域12个主要湿地水面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694平方公里减至2000年的538平方公里,减少了80%。入海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241亿立方米减少到1980~2000年的年均39亿立方米,减少了84%。地下水超采严重,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引发了不少环境和地质问题。
  五是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形势严峻。流域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呈加剧之势,边治理边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截至2005年底,海河流域尚有水土流失面积8.1万平方公里,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2.94亿吨。还有山区风力侵蚀面积4913.95平方公里,平原风沙区风力侵蚀面积1636.2平方公里,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使地表浮沙不断南侵,侵蚀强度不断增强,不但使周边和下风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减退,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生产、生活。
  六是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亟待加强。海河流域还没有全面建立水权制度,除滦河、漳河、永定河等少数河流有国务院批复的水量分配方案外,多数跨省河流尚未进行省际间水量分配。水价调整尚不到位,当地水和外调水之间合理的水价关系尚未建立。同时,流域管理的基础薄弱,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体系还不完善,规划实施难度大;水利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高。特别是海河流域是水事矛盾高发地区,上下游、左右岸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矛盾十分尖锐,经常发生水事纠纷。如何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妥善处理水事纠纷,是当前流域水利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体看,海河流域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生态环境恶化最为严重的地区。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状况,决定了海河流域水利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海委必须站在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流域治理,推动流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四、扎实做好海河流域各项水利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河流域管理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以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流域城乡供水、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综合管理等水利保障体系,加强对当地水和外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常规水和非常规水的科学配置,保障供水安全,修复流域生态,改善河库水质,提升防洪能力,从根本上把海河治好,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安全高效的流域供水保障体系。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和2014年建成通水后,海河流域将基本形成由南水北调东中线与流域内骨干河道组成的“二纵六横”的水网体系和东西互补、南北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在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基础上,要抓紧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配套工程建设,开展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引水管道与城市供水公司的净水厂、输水管网衔接,加快自来水厂新建扩建与改造工程,改变城市供水体系单一水源的现状,形成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调水的联调供水网络体系。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南水北调非受水区,特别是部分山区,要合理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实施饮用水源建设与改造,保障中小城市及周边农村供水安全。在有雨洪利用条件的地区,要合理规划中型水库布局,搞好平原坑塘、河道蓄水工程和山区集雨水窖建设,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积极利用雨洪资源。以滦河潘家口水库、漳河、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强化对潘家口、大黑汀、岳城、官厅、密云等水库和漳河上游、永定河上游、潮白河上游等区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优化调度方案,完善调度管理,健全调度机制和手段,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二是加强水资源节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海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严重地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节水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加大对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落实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快制订流域内主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尽快出台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明确水资源开发“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加强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定用水定额标准,明确用水定额红线,建立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农业节水灌溉,降低单位工农业产品的耗水量。推动流域内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加大再生水、微咸水、海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和外调水、常规水和非常规水等不同水源的联合定价机制,以及不同分区、不同水源、不同水质、不同用户的水价差异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在促进节水和优化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加强节水理念、知识、技术、典型等方面的宣传,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减灾水平。坚持“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分滞”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构建以河道堤防为基础、大型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海河流域防洪能力,力争到2015年流域主要河系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永定河系防洪能力提高到100年一遇,重点支流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京津石等大城市防洪标准全部达标,中等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沿海城市和港口海堤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通过强迫行洪可抗御20世纪海河流域历史最大洪水。流域机构要协助各地如期全面完成纳入专项规划的19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紧启动实施岳城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结合雨洪资源利用,新建大黄堡等滞洪水库。新建双峰寺、乌拉哈达等水库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承德、张家口等城市防洪标准,制订城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重点实施永定河系治理、大清河中下游治理、蓟运河干流治理一期、卫运河治理等河道、堤防整治,开展海河、独流减河河口清淤工作。实施流域中下游河系间洪水联合调度,完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方案,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实践,逐步建立洪水资源利用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建立山区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为主体,平原以修复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和改善地下水环境为核心,滨海以维护河口生态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格局。实施以官厅、密云、潘家口水库上游和太行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治理,开展平原风蚀区的防治工作,严格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从严控制在森林区、风化岩和破碎岩带开山筑路、开矿建厂,努力把公路、铁路沿线建成“绿色走廊”。强化对国家级重点防治区、示范区和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着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北运河干流综合治理和位山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工程。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继续实施生态调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补充河道、湿地用水,采取生态整治、生物治污、以绿代水湿润河道等手段,推进河流、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完善地下水保护政策和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深层地下水禁采和限采措施,实施泉水恢复和地下水回补工程,重点抓好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
  五是加强水环境整治与监控,不断改善流域水体水质。流域机构要会同流域内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制定出不同水平年、不同月份、不同来水条件下的动态的、可操作性强的重要水功能区污染物限排量,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京津冀等大中城市为重点,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实施保护区隔离、水源地综合整治、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等工程,保障密云、潘家口、大黑汀等水源地供水安全。加强城市河湖水系整治,提高大中城市河湖环境质量,改善、保证中小城镇河湖用水,努力营造城市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在官厅水库下游、漳卫南运河开展污水生物净化示范工程,提出一套适合海河流域情况的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积极主动地治理水污染。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京津等重要城市水源地、重要省界缓冲区和主要入海河流河口的水质自动监测网,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健全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拓展流域与区域、水利与环保联合执法检查与协作范围,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六是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不断增强依法治水管水能力。针对海河流域独特的地理区位,进一步探索流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和经济区域管理有机结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以水资源配置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流域区域合作协商协作机制,加强新兴经济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加强流域立法和地方立法,完善水资源配置、地下水管理、河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许可和涉河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等制度,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依法加强水利行政审批管理。强化监督管理,完善以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执法管理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规范行政行为。以京津冀等省际边界地区和漳河上游为重点,建立和落实水事纠纷调处责任制,完善以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维护水事秩序。进一步完善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储备必要应急物资,构建统一、协调、规范、高效的水利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七是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流域管理基础。要结合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进一步规划好海河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在利用海河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使流域综合规划成为实施流域管理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加强与流域长远发展相关的重大基础问题研究,在治河方面,要研究海河流域河道行洪与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防汛抗旱减灾方面,要研究气候变化情况下水资源演变规律、极端水旱灾害特点及有效应对措施,蓄滞洪区调整及有效利用,下垫面变化和地面沉降对防洪的影响及对策;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研究提出适合于流域特色的生态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改善河道水质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研究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水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生态补偿机制等,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最大效益。要加快建设流域数据中心、水文站网、地下水监测系统、骨干水利工程自动化调度系统等基础设施,开发完善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水环境测报等业务应用系统,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完整、网络覆盖面广、资源共享充分、业务应用水平高的流域水利信息化体系,大力推进海河流域信息化。
  八是加强流域机构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结合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长效学习机制,深入推进和谐海委建设,着力提高推动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宗旨观念,坚决贯彻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部党组重要工作部署。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分析把握宏观形势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科学决策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海委各级领导班子建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努力为基层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实现全委各项事业和谐共进。
  同志们,全面推进海河流域工作,保障首都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不断开创海河流域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编辑:肖琼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