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产业转型之下的城市水业八大趋势

时间:2009-04-07 14:56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中国水网消息,3月27日,以“新挑战、新机遇、新模式”为主题的2009城市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国谊宾馆正式开幕。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傅涛主任为我们做城市水业战略转型的主题发言,并提出了城市水业战略转型的八大趋势。
  趋势之一:技术回归
  城市水业从简单的投资拉动时代,进入到产业化时代的基本特点就是技术回归,各个产业都关心技术,城市水业不仅在关注建设技术,也在关注运营技术,运营的集成化、信息化的管理。
  趋势之二:专业运营服务业的兴起
  傅涛说,虽然我还预言过早,但是专业运营服务产业的兴起是必然的。实际上现在我们认为城市水业应该转型到服务公司,或者至少是产业并重的时代,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占到60%。在中国,目前我们的基本估算在20%到30%,这一比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个比重一年会比一年增加。中国的城市水业向专业服务业的转型已经开始,而且会越来越深远。
  趋势之三:三大能力在产业第一梯队中落实
  投资、运营和技术能力成为支撑第一梯队产业主体的三足。傅涛说,无论是身处第一批的投资运营公司,还是相应的技术公司,都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能力,这成为水务行业基本的要求,没有相应的运营管理的水平,就没法获得稳定的,有保障的收益,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能力,也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政府的、公众的对我们的服务要求的监管。另外,没有资本能力,也很难翘动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趋势之四:产权主体与经营服务主体的分离
  傅涛说,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是很重要的趋势。特许经营本质是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一种形态。在中国因为国资委的成立,因为产权制度的缺失,造成了产权和经营权基本上是相统一的原则,实际上已经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推进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应体现在投资和产权的多元化,不排除国有控股,产权国有控股对我们基础设施行业没有坏处,而且能够尽到政府的责任,但是经营环节一定是市场化的、产业化的,这两个如果能有效融合,将带来很多好处。
  产权主体与经营服务主体的分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政府建成以后,委托经营,一种社会投资的专业经营,还有更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PPP的关系,PPP是一种投资关系,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在不同的权益之下的组合,政府投资可能不要回报,如果政府投资和企业回报是共同的情况下,不叫PPP那是合资公司。
  另外,市政债券、产业基金的兴起等,是我们实现产业主体和经营主体分离的基本条件,政府没有钱,怎么可能不让你投资。设施没有人建,政府有了市政债,有了相应产业资金的介入,才能够实现经营主体能够脱离到资产的压力,能够为我们的经营服务。所以我说市政债券的理顺是实现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本希望。傅涛说,我们离真正的市政债券已经不远了,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的信用监管上和约束上,还有很多政策路子要走。
  趋势之五:区域化与政府责任主体上移
  城市水业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来实施建设和投资的。但是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着地方和责权和事权的不相统一。我们把所有的环境责任,包括水的责任是下放给越来越低一级的地方政府,而我们的财政责任是越来越高的中央政府,所以造成了不对等,这造成我们产业里很多的矛盾。随着我们国家环境压力的加大,水资源压力的加大,这种责任正在适度上移。傅涛说,上移内容应包括责任主体、价格监管主体、准入机制的设置主体、投融资主体。
  另外,我们水要求以流域为核心管理,这里面必然存在着矛盾,我们简单依托于行政,必然产生不合理的分割。责任的上移,无论我们是不是认同,简单地从镇政府、县政府实行污水处理的责任已经很难了。这个责任要往更高的区域性政府上移。
  趋势之六:服务层面的区域整合
  傅涛说,服务面的整合是重要的方向,这受到了行政体制的限制,如果通过资本打破行政区域,需要强大的融资支持,实际上也很难的,通过服务层面的整合,完全能够实现跨行政区域的运营的优化,这样能够实现技术、人才,包括监管的简单化。区域性整合最有利的来源,是以服务品牌为依托的服务整合,会改变整个的市场格局。
  趋势之七:水业服务链的延伸
  第七个方面的趋势,就是产业链的延伸。这个在价格约束之下,在服务要求提高之下,要扩大我们的生存空间,必须要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这个是一纵一横的,包括上下游的产业整合、同业并购扩大规模。
  趋势之八:环境产业逐渐成为产业门类
  最后,傅涛说环境产业会逐渐产品产业门类,分散在建设业、设备制造业、或者咨询业之中。运营服务的发展将使环境产业逐渐进入国民经济主体,逐步在经济统计口径上独立,产业转型与发展将真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做出贡献。

编辑:肖琼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