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技术再进化:清华与十方成立研发中心

时间:2009-03-06 15:1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全新丽

评论(

  合作协议正式签定后,清华大学环境系主任余刚教授同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甘海南董事长开怀一笑

清华大学环境系王凯军教授与甘海南董事长

中国水网消息,3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山东十方”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举行,研发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凯军教授说,这个研发中心成立的宗旨是“致力于提高我国的厌氧消化水平,提高相关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我国的再生能源事业”。

“厌氧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研究,我们曾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王凯军教授对中国水网记者说。“九五”期间,他从荷兰留学归来,就和清华大学的左剑恶教授一起开始承担了厌氧技术方面的环保攻关项目。当时所结合的企业对象就是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由于双方的合作,让他看到了厌氧消化技术产业化的巨大空间,期间,他们做成了30多个示范工程。“九五”之后,总结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的参与能够使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加快。

继续这种势头,“九五”之后,王凯军又牵头了一个相关的863课题。该课题是国家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之一,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和济南十方环保有限公司共同承担。课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复合循环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这一项完全国产化的研究成果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能够在这个市场进行竞争的就只有十方公司和荷兰的一家公司。攀上技术高峰带来无限喜悦,同时由于2001年左右,我国国家政策有所变化,市政污水受到更多重视,王凯军说,他将研究重心转入城市污水处理,在厌氧技术方面“放松了”。等到再次放眼全球,形势悄然改变,国际上,在可再生生物能源方面,在生物质的厌氧发酵方面是日新月异。如在2000年之后,由于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扶持,不到10年时间,德国建设了3000多个生物质的厌氧发酵装置。另外,最近3-5年,欧洲一些国家在生物质废物处理,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在这些传统领域,懈怠了。”王凯军感慨地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的建立将是我国厌氧消化技术重回巅峰的开始。这是中心成立的第一个背景。而与企业合作,也是促进技术发展的一个好经验。荷兰在厌氧领域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脱颖而出呢?主要就是三方面的经验:一是科学家与企业界密切合作,获得公司的大力支持,使得它的厌氧技术在产业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比较强;二是当时欧洲的环保政策要求严格处理、达标排放,也使得它在这方面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三是和微生物界的科学家们联系非常紧密。这三个因素让荷兰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一直是世界上的厌氧技术中心,现在,比利时因为在垃圾、固废处理领域的优势,成为后起之秀——这已是后话了。

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实现环境技术再次领先世界,再生能源事业获得发展?

“九五”“十五”期间,王凯军他们已经在淀粉、啤酒、酒精等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以中心的第一件事,还是在传统的工业废水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个是争取在厌氧生物质研究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第三个重点是生物质垃圾的处理,目前已经启动了一些筹备的工作,将从餐厨和菜蔬批发市场的垃圾处理起步,逐步过渡到分类的生物质垃圾处理;第四个领域是城市污泥消化领域;第五个领域是相关的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围绕这五个领域,中心所关注的技术有三个:厌氧消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因为厌氧消化主要产生沼气;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如燃料电池等。

接下来,研发中心将从三个层次来展开下一步工作,第一个层次:依托清华大学在设备、人员、理论方面的基础,以实验室为核心,进行技术开发。第二个层次,依托山东十方马上要建立的示范中心——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依托于工程建设的示范中心,把各种技术做一个相对长久的研发示范。这个示范中心2000多平米的厂房,就建在在一个垃圾场旁边。第三个层次:借助于企业在工程上转化技术的优势,结合工程进行示范。

这些系统的设想并非空中楼阁,研发中心有科研人员的基础,经费上也有保障:来自国家科技部的财政支持以及十方公司的真金白银投入,是这些计划实现的物质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2-3年的时间,再一次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有些地方,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差不多,但是在有些新领域,却大大落后。”王凯军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殷切期望,而这也是当天参加中心成立揭牌仪式的国家环保部领导、清华大学领导,以及山东十方董事长甘海南的共同心愿。(中国水网)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