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莘庄镇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时间:2008-03-26 09:33

来源:中国上海

评论(

莘庄镇溢发公寓居民屡次来信来访反映夏季高温时断水、水质发黄等问题,终于在去年下半年得到了解决,镇党委和政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将溢发公寓列入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事工程。为顺利推进该项工程,于2007年6月起,多次组织有关单位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议,最终调整了溢发公寓的泵房安置,更新了自来水总管,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小区居民拍手叫好。如今,能听到居民们唯一的“报怨”就是:“水太大了,笼头只能开一半!”
  对居民住宅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是我镇实事项目之一,自2006年起,连续两年被列为镇政府实事工程。多年来,我镇党委和政府始终把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问题,积极推进各项实事和民心工程,“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解决了困扰部分居民的“自来水用水难、水质差”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更给广大居民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开展调查摸底
  我镇辖区内2000年以前建造的居民住宅内供水设施由于建筑材质标准较低,或年久老化等原因,导致自来水的浑浊度、色度和铁等指标超标,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次污染现象。经调查摸底(数据统计至2006年底):辖区内使用镀锌管小区77个,占全镇133个小区的58%;户数53379户,占全镇90293户的59%;面积408万m2,占全镇902万m2的45%。对此镇党委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各小区水质发黄严重程度,先争取将100万m2小区列入区供水设施改造的2007年度计划,同时该工程列入我镇2007年度政府实事工程,并落实了专项改造资金。
  明确筹资比例
  为顺利开展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务必先要落实改造资金。根据市政府【2007】69号《关于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相关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于2006年底在分管镇长亲自组织水务办、社区办和房管办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和有关居住小区座谈会的基础上,最终经政府办公会议确定我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经费为区补贴25%,镇补贴50%,小区维修资金或业主自筹25%的筹措比例。
  制定实施方案
  在听取各相关单位、广大居民代表等的多方建议后,由具体牵头单位——莘庄水务管理站制定《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对涉及改造工程的事项作了明确规定:一是改造范围;二是改造内容;三是资金筹集;四是实施原则;五是工作步骤:先提出“供水设施改造申请”,再签订两份协议,最后工程结算及审价工作;六是职责分工。
  编制宣传资料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莘庄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概况),提前加入各个小区居委的宣传发动,成为思想发动的宣传资料。让广大居民对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从概念上的模糊想象转变为清晰的“眼见为实”,让广大居民从根本上认识到水质问题切实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刻不容缓。通过宣传发动,更希望在改造过程中得到广大居民的关心理解与紧密配合。
  结合平改坡推进改造
  在完成改造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平改坡综合改造,于2007年6月14日社区办组织各个已上交申请的小区的居委、业委、物业负责人召开“二次供水设施签约会议”,然后组织与会人员至PP-R管材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全面展开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在工程实施中,自来水进户管改造结合小区平改坡道路重铺、绿化翻种,节省修复资金,避免重复施工。
  工程实施中,部分小区涉及街坊管锈黄问题,小区居民强烈要求同步改造。小区街坊管属于自来水公司管理范畴,其对全区的街坊管更换有计划安排。通过镇水务站与其多次协商,最终落实计划对团结花苑、莘松八村2个小区同步实施街坊管改造,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小区水质问题。
  协助居委做好自筹资金收取工作
  对于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我们由具体政府牵头单位协助居委到小区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沁春园二村经过居委与水务站的多次宣传发动教育,全面展开向居民收取25%自筹金的工作,至2008年1月底(春节前)使小区内广大居民喝上了没有二次污染的水。
  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完成19个小区计107万m2、涉及居民户数14106户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

编辑:张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