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我们有信心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

时间:2008-03-11 15:0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武红霞

评论(

  编者按:3月11日上午10:00,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发改委谢振华副主任、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就环境资源以及节能减排问题举行记者招待会。本文根据其内容进行整理。

  中央政府有信心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张力军表示,对于“十一五”末期实现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目标,中央政府非常有信心。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工作。2006年,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和31个省市区政府、5个电力公司分别签订了两项污染物减排责任书。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对节能减排作出明确部署,今年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温总理再次提出10项具体措施。国务院各个部门都在加大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特别是中央财政对节能减排不断加大投入。

  第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视,都列入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并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真抓实干。各地都把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同志讲过,完不成节能减排的指标,他就辞去省长职务。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有一句话,我现在记忆犹新。他讲,什么叫做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就是“摘帽子”工程。山东省要完不成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姜大明就辞去山东省省长职务。可见各地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之大。

  同时,各地都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减排工程的建设上下了很大工夫,像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江苏,提出每年要从省级财政拿出20亿元支持减排。同时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关停小化工。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去年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0年,所有的旗县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这个决心是非常大的。从财政方面也作出了具体的安排。

  第三,环保监管能力不断加强。中央财政去年投入20亿元加大环保监测和执法能力的建设,特别是对重点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测的建设力度。通过电子眼来控制治理设施,监督企业的污染治理。同时,环保部门采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环境监管,加大专项执法工作,对完不成总量减排目标的,实行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等措施。

  “十一五”污染物削减指标任务艰巨,形势严峻

  对于减排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张力军指出,“十一五”期间过了五分之二,还有五分之三的时间,也就是三年的时间,要完成削减7%左右的污染物指标,应该说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具体来说,一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增长速度过快。二是一些地方对环保不够重视,盲目开发,在经济发展中付出的代价过大。过去那些盲目开发的项目,现在环境问题逐步显现。三是少数地区的基层领导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重视不够,结构调整力度不大,重点治污工程进展不快。四是环境监管力度和力量还不够。这些措施都是我们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障碍。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我们努力都是可以解决的。

  污染减排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张力军还说,污染减排确实是改善环境质量非常有效的办法,会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到2010年,即使我们削减10%的目标实现了,二氧化硫和COD的排放量还是远远大于环境容量,必须持之以恒地继续抓,才能实现改善环境的目的。同时,除了这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之外,现在影响环境质量的一些指标,比如说水中的氨氮、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已经开始显现,不削减这两个污染物,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受到影响。

  张力军还介绍说,为了更好地确定“十二五”的目标,现在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组织开展中国环境战略研究,大体上是29个专题,一些专题已经取得了进展,这些研究结束之后,它们的成果将会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十二五”规划以及长远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我想污染减排这件事情在“十二五”以至于今后一个时期会继续进行。  

  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几个重要措施

  2008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将如何全面铺开?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记者招待会中给出了答案。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今年3月、6月,希望媒体能够关心,对考核结果的落实进行监督。第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严控信贷、土地闸门,节能和环保的评估,提高它的门槛来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第三,加快淘汰落后的力度。2008年关停小火电1300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落后生产能力5000万吨、600万吨、1400万吨,任务还是很艰巨的。第四,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去年国家国债投资54.3亿元,财政专款235亿元来支持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年这方面投入还会继续加大。第五,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这方面已经抓了172个试点单位,通过试点进一步扩大它的规模。第六,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各项经济政策。不能光靠行政手段,要靠法律手段,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很重要的是靠市场经济的一些经济政策,使企业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最后,这件事情还是要动员全社会来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动员全社会都参加到节能环保这项行动中来。(中国水网)

编辑:武红霞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