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曾说:“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根本不用特别加以关注。近2年,水这个问题着实吓到了老百姓,也惊动了政府高层。
从2005年年底发生于哈尔滨的苯污染,到广东北江的镉污染,再到今年无锡太湖的臭味事件,每一件都是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发改委负责宏观指导、协调;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配置;建设部负责城镇供水,水的输配、处理净化;卫生部门负责卫生监督;环保总局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平台,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的体系建设,比如地面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等等。
近几日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沈叙健、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和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联合走上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饮用水安全的问题。
饮用水安全是个系统工程,要有合格的水源,自来水厂建设要跟上,处理工艺要恰当,然后经过管网,送到居民家中,这期间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出厂水水质合格率。
无论是2年前的哈尔滨苯污染,还是最近发生的无锡太湖臭味时间,其实都是水源受到污染,90%以上的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仅对浊度等感官指标有作用,而对有机物或者是有毒化学物质很难达到去除作用。我国现有水质督查网络中公布的水质合格率一般都在90%以上,看起来天下太平,其实问题多多,按照今年7月1日实施的水质标准,检测指标由35项达到106项,而公布的水质合格率只是浊度、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4项。而近几年发生的几起水质事故,导致污染的的污染物都不在公布之列。
关于饮用水安全,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张悦说安全包括几个方面:饮水水质要合格,要符合国家颁布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的水量、水压要有保障,而最大的不安全是停水;对应急的突发性事件要有比较强的应急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全国661个城市,水厂供水能力达到2.7亿吨/天。基本上能满足城市居民的自来水饮用和使用问题,自来水水质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水质标准可以一天公布,而上千个已经建成在用的自来水厂的工艺却不能一天之内就得到改造,有些自来水厂建成年代久远,设计建造时候的水质远远优于现在,再加上使用多年设备老化,新水质标准的出台,对众多的自来水厂不能不说是一个考验,甚至可以说是挑战。
对于网友关注的水质监测与监督管理,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说:“每段都有各部门在检查,进入水厂之前是水利部和环保总局在检,进入自来水厂之后是建设部在检,从水龙头出来是卫生部门在检。”新水质标准的一个特点是从源头到龙头,也就是说,合格指得是用户打开龙头接到的水,因此管网污染或者二次污染之类原因不再是水质不合格的一个合理解释了。对于这个问题建设部的张悦副司长说,供水企业首先得确保水是合格的,这是企业责任,必须保证,但是企业毕竟是企业,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网络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水质指标能用老百姓能懂得的语言每天公布,就像空气指数那样,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我们的饮用水就真的是安全的了。
(中国水网 史瑛)
编辑:史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