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科学发展观下的城市水业发展方向

时间:2007-10-22 15:14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中国水网特邀评论:科学发展观下的城市水业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傅 涛

  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和科学理论,成为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之后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看重发展的质量,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将对城市水业下一阶段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资源环境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位置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十七大报告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存在问题的第一位,成为科学发展观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充分重视。
  虽然资源环境问题排在问题的第一位,但是正如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改善资源环境问题的目的是保障进一步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相对“以官为本”而言的概念,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经常在促进经济发展时,“以人为本”被错误地理解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本”这一与资源环境对立的说法,使人类无节制的经济发展需求优先于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此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对于资源环境问题来说非常重要。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对资源环境领域最有力的支撑。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报告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虽然不是“首要位置”,对于长期被发展所忽略的位置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科学发展观希望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虽然很难,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市场机制建设促进城市水业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城市水业改革的宏观重要政策背景。在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将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坚定了城市水业的改革方向。同时报告要求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指出了城市水业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报告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这将使价格走出简单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范围,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而且明确了价格中资源价格和环境价格的理念,对城市水业来说尤其重要,将为下一步的水价改革提供重要的指导。城市水价正是同时具有资源价格、环境价格和市场价格特点的重要行业价格之一。

三、财税改革为理顺水业融资体制铺垫

  报告提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由于地方政府是目前城市水业设施的责任主体和重要投资主体之一,因此这一政策方向,将为地方政府市政债券的发行,加大城市政府在城市水业的投入提供重要政策支撑。
  报告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这将为进一步加大国债资金在城市污水领域的转移支付提供支撑。
  报告提出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将有利于流域环境治理提供经济支撑。

四、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报告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这一方向将使城市水业领域的政资分开进一步深入,传统水务企业将全面进入国资委管理,因而对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否则将造成政府市场监管的进一步失位。
  报告要求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环境保护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业务,这一思路可能使即将成立的国家环境部成为综合性职能部门,也将有效促进环保垂直监管机构的完善。
(中国水网)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