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业内专家共同把脉我国污泥处理

时间:2007-09-02 09:08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和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新难题、新挑战。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4年,全国污水厂的污泥泥饼产量从150吨/日增加到33000吨/日,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缺少污泥处置设施,污泥尚未得到安全处置。

  在“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企业和高校的多位专家共聚一堂,就“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为我国污泥处理难题开出“药方”。

  现状:污泥处理已迫在眉睫

  “目前北京市污水处理厂的每天的污水处理能力大约是2100吨,产生大量的污泥,其中80%以上的污泥没有达到无害化处置,只有五分之一的污泥经堆肥处理成营养土,用于农田和园林绿化,但是这种经简单堆肥处理的污泥无害化程度也很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向平   表示,由于早期污水处理厂建设时没有建污泥处理相关的配套设施,现在的污泥处理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常规的污泥技术包括污泥填埋、污泥堆肥、污泥干燥、污泥焚烧等,这些技术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污泥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而污泥堆肥处理后用作肥料会带来烧苗、盐害、病虫害、杂草种子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由于污泥本身含水率高的特性,其处理处置过程中能耗很大。

  问题:存在多种弊端

  杨向平指出,污泥处置不应过分强调资源化,应把“资源化-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调整为“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的稳定化和将减量化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无害化和资源化。

  杭世珺表示,目前我我国污泥处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没有可靠的经济支撑体系,污泥处理的费用没有计入到污水处理厂的费用中。另外,中国污泥处置的标准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实际的处理水平却并不高,这种标准体系很不合理。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也存在诸多问题,浙江大学的严建华教授指出,污泥直接焚烧的处理方式是权宜之计,现有的污泥焚烧处置系统设计水平低,缺乏污泥焚烧的技术规范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干化焚烧系统。

  把脉:众专家纷纷开出药方

  针对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与会的各位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污泥的处置要因地制宜、技术多元化,使污泥的产生量和使用量平衡。”杭世珺说,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及特殊地区可采用热干化焚烧或厌氧消化+脱水+干化+填埋的方式。中、小城镇重金属超标不严重时,应积极发展堆肥产品用于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重金属不超标时,堆肥产品用于农业代替部分化肥。另外采用污泥混烧技术要慎重,要经充分试验研究和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定。污泥干化作建筑材料要深入研究和一定规模的生产性试验,应该重点研究污泥干化技术和工程设施。政府应对污泥处置工作负有相应的责任,要确立同步开展污泥处置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程序,建立污泥安全处置的监管机构。

  杨向平指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污泥处置的相干法规政策,确定污泥处理的标准和阶段性目标,完善管网排放和污泥安全处置的监管体系,建立污泥处置的专项规划,增加污泥安全处置设施的投入,落实污泥处置的相关政策和资金,不断开发并逐步吸收和推广污泥处置的无害化、资源化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介绍了污泥自动控制堆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经过陈教授及其课题组多年的实验和案例研究,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这套污泥自动控制堆肥处理与资源化系统可以使污泥中的有机质稳定化,改善污泥的物理性质,并通过生物脱水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同时,通过该系统处理还能有效除臭、杀灭有害生物、降解有机物,达到无害化的目的。陈教授指出,我国污泥处理市场需求巨大,通过这套技术可以有效处理污泥,并弥补化肥的缺口,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赵庆良教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总结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一是要改进和革新处理工艺,增加厌氧消化预处理工艺,破坏污泥本身复杂的结构;二是要研制新材料以替代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这些难于生物降解并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三是要研发新设备;四是最大程度地回收利用能源。 (中国水网 王彩霞)

编辑:王彩霞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