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陈吉宁谈城市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时间:2007-08-10 15:45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清华大学陈吉宁副校长在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

  在8月3日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水网共同主办的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做重点发言,阐述了在城市水系统规划方面的新观念、新思路,强调以可持续的理念来设计水系统。

  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坦率地讲,水的行业是一个非常不注重技术的一个行业,从历史发展就是这样,唯一比水行业差的可能是高速公路。所以水的技术发展,在过去上百年的历史里,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但是最近20年,有了比较大的进展。水的战略论坛是起始于体制、战略、投融资的基层,后来又产生了技术沙龙。今天的2007城市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的关于水的技术的论坛。技术会在水行业里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内各个投资商充分认识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约束的条件。所以,我想,有这么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有必要来举行这样的一个技术论坛。在论坛上,大家对于水的一些技术进行深入的讨论,形成我们行业的共识,推动我们行业的发展。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关于“水系统的规划”,从系统的观点来谈一下,我们应该做怎样的规划。我想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过去的15年里面,我们对水系统大概有一个什么样的理念的变革。我刚才讲了,过去大概20几年里,水的技术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但是规划上的一些理念,并没有非常大的突破,所以现在到了这样一个理念变革的特殊时期。
  第二个,要实现这样的变化,在规划上面需要有一些工具来完成你的设想。那么怎么样建设这样的工具,来支持变化的理念。我今天主要讲这两个方面。
从理念来看,对于水系统大规模的反思来自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进入新的世纪的时候,我们看成是变化的时候,想到了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自然而然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千年目标实现的问题。那么千年目标实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2015年的时候,要把不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削减一半,大家非常担忧现在实现不了。实现不了的过程之中,就产生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在国际上有包括效率的问题和私人部门介入的问题,还有政府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是在政治层面讨论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有很多的思考:过去几百年,我们到底做得对不对?这样引发了一些比较长时期的历史的回顾。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之中,发现了非常突出的问题,从大的格局上来讲,我们在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上没有处理好。
  第一个就是19世纪水大规模进入城市里面,这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解决了城市的卫生问题,就是没有流行疾病在城市里面大规模蔓延,带来的好处是人的寿命大幅度提高,这是变革性的东西。水大规模进入城市之后,以水做介质,不仅是饮用、使用,还把水作为传输工具,把污染物带出去。在区域上,有一个氮和磷的不平衡问题。氮和磷是在农田里面通过植物把它带到城市里面,人排泄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环境中。如果从短的尺度上看没有问题,但是从上百年的历史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因为造成了非常大的区域上的营养物质的不平衡,这里面有很多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从20世纪开始,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建设。这些水利设施建设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解决了局部水的有效利用的问题,以及一些防涝的问题。这样,在一个局部上,在一个空间点上,可以很好地处理水给人类带来的问题。但是长期这样下去之后,我们又发现,由于在流域上,更大尺度上带来的是生态的破坏。那么带来了一系列非常严重的水的问题,相关的更大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看过去200年历史的时候就发现,在200年处理水的过程之中,都出了问题。那么都出了问题之后,大家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水的系统,它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改变今天用水的这样一个方式,必须改变我们城市水系统设计的一些理念。

  这个过程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根本性的转变。
  一个就是寻求跟自然的和谐。自然有它的很重要的波动,人类建设各种各样的设施的目的是把自然的所有的波动给消除掉。那么今天,我们希望城市能够把自然的某些不必要的波动给消除掉,但是要保存它最基本的一些变动的频率。
  第二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特别强调设计的系统性的问题,这里面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系统与人之间的和谐。大家要知道20世纪基本上是科学主导发展的社会,就是科学单独作用于社会。科学说的什么都是对的,这个社会我们是被动地接收。到了20世纪末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过程并不对,因为科学带来的很多的东西从短时间尺度看是对的,但是长时间尺度上看有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转基因的问题、伦理的问题、生态伦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个怎么样看待科学、怎么样看待系统工程的问题,这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说了算,而需要全民族、全社会说了算,是需要当地的人民说了算的过程。所以,这个理念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在国内可能体会得不是特别深。
  那么由于这两个变化,一个是寻求跟自然的和谐,一个是寻求与社会的和谐,水的系统也发生了一些系统性的变化。
  比如说第一个,大家开始非常注重能不能在源头上进行分离。那么这个好处是什么呢?可以改变城市区域营养物质不平衡的问题。有很多的专家现在预测,大概再经过30到50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水系统会发生非常大的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源分离技术会普遍地使用,会彻底地改变我们今天城市水系统的状态。源分离技术有很多很多方面的东西,这里面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是传统的水系统,从污染物产生到排放,也可能中间会有遗留的过程。那么如果在源头上大小便进行分离的话,氮和磷大概70%以上是来自于小便的。如果在楼宇系统有一个储存的设备,你就可以收集这一天小便的排放量。大家知道半夜凌晨2点多钟或者是1点多钟的时候,地下水道基本上是空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控制阀把它放开。放开之后含有氮和磷的物质会向下游流去,然后可以做化肥使用。这没有脱磷除氮的问题。所以,这个变革是非常革命性的,这会取代我们30年到50年以后的设施。欧洲现在已经开始有试点工作。
  清华大学最近有一个环境系的楼宇,是新建的,其中就采用了真空的收集系统,我们想通过这样的系统推动国内变化的机会。
  那么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更加注重节水、污水回用和雨水平衡的技术。减少城市对自然水循环的依赖和影响。那么大家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用水的技术在过去的15年里,发生的非常非常大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需要一个时期,我们今天没有那么深的体会到,是因为需要一个技术的替代。每一个技术大概都有一个它的生命周期,它的生命周期结束之后就会有新的代替,这可能有5年、1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我们在5到15年之后会看到这个深刻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洗手的水龙头,现在最好的技术节水效果非常的好,这个在以后会大规模地应用,对于城市节水是大规模的改变,这会影响今天各种各样的设计和各种各样设备的运行。大家知道水系统的设备运行是2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我们必须看到技术的变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
  第三个变化是,水的系统开始非常关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关注运行技术能力的提高。那么这种关注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有两个技术对于我们水系统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是膜技术,一个是控制的技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过去是集中式的、大规模的水厂建设,可能会走向一个小型的,或者是组团式的布局。这样的布局为什么会产生呢?主要是膜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后,它的成本下降之后,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规模经济效益从过去的比较高的水平,可以大规模地缩减。我们知道水厂的设计和规划是取决于规模效益,当你把规模效益压下去之后,你的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过去没有发生变化呢?一个是膜材料成本过贵,还有就是没有人愿意在污水厂工作,如果有过多的小的污水厂的话,就带来非常严重的运行问题。现在网络的技术和控制的技术非常发达,可以让你的公司在一个地方,对全国的污水厂进行监控和运行,现场只要有一个工程师进行适当地监控就可以,这样会对整个运行的体制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十几年前,我在英国的时候,就有英国公司已经开始在做。在英国怎么控制南非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当时网络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已经可以实现实时控制了。所以这个变化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污水厂的设计,由于这两个技术的推动,从集中式处理走向规模更适当的组团式的系统。这个系统对于污水回用,对于更适合地设计,对于投资,对于风险控制都有非常非常多的好处。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水系统的设计更考虑因地制宜和多样性,过去考虑更多是翻指南和翻标准,但是现在大家觉得指南和标准过于严格和泛泛,它不能和当地的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开始向一个怎么样风险控制的角度发展。那么包括排出体制的选择,我们过去比较推崇完全分流式的,那么有一些地方是一定要分流式,但是有一些地方不一定分流式的比较好。这里面出现的问题是,现在发现分流式的管网侵蚀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生命周期短一些。如果完全分流式,如果你管网寿命周期短的话,带来的投资是非常大的。所以,人们也重新考虑哪些地方用分流式,哪些地方用合流式。
  这是法国的一个设计,这是运动场和公园结合起来。这个是马赛的一个公园和运动场结合起来,这涉及到城市的水系统如何跟城市的其他用地结合起来,跟城市其他的基础设施更好地结合起来。
  其实大家发现,水的问题不仅仅是是在工程本身的问题,更多地是用什么方式规划和设计这样整体的一个系统。水的系统问题,出现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现在更多的人在关心,我们怎么样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城市,这不是单一技术而是集成技术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层次上,你才能最大可能地节约你的费用,最大可能地优选你的方案。

  那么要实现系统的规划,实际上有两个方面核心的东西需要解决。
  第一个,你要有数据;第二个你要有工具。那么过去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有什么样的工具。实际上,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忽视了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积累。基础数据采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共性基础数据采集,还有一个是规划区本身数据采集。你用什么样的数据才能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不是说你用最好的技术就可以做出好的规划。所以,我们在过去的10年里面,一直在做这两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共性基础数据的收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个城市水系统规划技术平台。
  这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数据源系统,一个是基础公用平台,一个是专用的模块。我先讲一下数据源系统,我们每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大量的数据的采集。比如说家庭用的水的设施的设备,那么到底这么多年是怎么变化的,老百姓的意愿是什么样的?对于我们来说,怎样保证城市蓄水量,怎样设计你的系统,用更长的时期来看,这些数据有非常大的帮助。
  基本上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的用水量是增加的,那么这个增加的过程,主要的问题是在于用电设备、用电器还有淋浴设备的增加,其他的设备实际上是在减少。这样跟城市化和生活改善的时期相对应,但是要看到,用不同的技术,用水量会有比较大的减少。可能会减少到40%,也可能会减少到80%的水平。看今天政府采用什么样的引导政策,那么这个政策会对我们城市的用水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我们做了5个工业行业用水量非常详细的调查。占工业取水量的60%到80%,到每一个产品到每一个工艺,每一个用水量的情况,这个数据我们现在已经建完了。从这里面你可以看到,过去20年里面,每一个行业用水的效率是如何变化的,那么这些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让你更好地了解工业部门用水的需求是什么样的状况。
  此外,我们这个系统需要一个平台,一个GIS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对不同空间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整合。从大区域到局域的启动整合。

  下面介绍公用的基础平台。其实水最麻烦的事情在于管网,如果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网的分析工具,对于做系统的规划和方案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开发了基于GIS的管网汇水区的管理。比如说可以进行自动划分还可以通过任何节点的变化,了解汇水区的一些影响。你可以把这些划分,给它做一个模拟,模拟完了之后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征。当你修改你任何一个方案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地告诉你,你这个管网哪一块会受到影响,当你改变任何一个节点设计的时候,整个系统有一个相应地变化,保证你规划的过程是对的,是合理的,而不是管网之间出现不对称的问题。还有一个,你可以进行数据管理,可以进行三维的表征。比如说可以做地面数据的表征,也可以做地下管网数据的表征。

  第三个方面是开发各种各样的模块,实际上是帮你认识城市水系统复杂的关系。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讲两个案例,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
  一个是深圳地区的水的评估,这个核心问题是关于深圳河流域那么它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排水体制。当时产生了两个:一个是布局规划方案,这基本上是一个组团式的,深入处理之后排到深圳湾;还有一个是把所有的污水截流之后排到珠江流域。那么这两个方案,在2005年的时候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是我们行业内部最大的争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被邀请做这样一个评估,其实这个排水方案需要一个综合的考虑,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情况。要考虑水资源的情况,要考虑对河流的水质影响的情况,尤其是这个地方有比较敏感的生态问题,那么要考虑生态的问题,最后你还要考虑到底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这样的情况和前面开发的系统,我们就构建了这样一个评估的体系。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遗留、截流的影响的问题。
  那么这是它河网概况的示意图。这样可以通过遥感数据提取深圳市不同的河流的情况,你可以统计分析,你可以提取地势因子,你可以知道河网的情况和水的流动情况。
整个的技术过程,我在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只是给大家一个结论。
  一个是发现布局规划方案产生的污染负荷明显少于大截排方案,还有河流水质的波动性小于大截排方案,还也一个是水质的情况也比较好。如果深圳不能保证一定的激流,深圳的红树林要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最后是一个经济的评估,布局规划方案所需费用也比大截排要少很多。这个仗打下来之后,最后建议采用了布局的方案,而不是大截排的方案。我觉得这样的方案,对于我们未来的城市水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的作用,它避免了我们大收集、大处理、大排放的跟未来技术发展非常不吻合的状况。
  那么第二个案例,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情况。大家知道奥林匹克核心的问题是水怎么样保护的问题。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奥运公园只有在奥运期间可以用自来水,其他的时间都要用再生水。如果要用再生水,水质目标大概是保持在3类到4类。主要是氮和磷在有一些时段达不到要求。这就是怎么样保证要求用再生水的时候,主湖水的目标保持在3类到4类之间。我们设计了一个水维护系统平台,包括这个水到水底之后如何优化的评估。我们根据景观规划师的要求,划分为556个单独的网格。因为它对湖水的水质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根据高层的情况,勾画出汇水区的面积是多少,对于湖泊水区有什么影响。还有大概要补多少水,其他的水要进多少,你要根据北京的气候条件计算一下补水量是怎么样的,大概每年的3月份到6月份都是补水期。
  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方案提出来:我们到底怎么样保证这样的水质。
  其中一个方案就是直接用再生水放到湖里面可以不可以。这个回答是不可以,水质一定会恶化出问题。
  第二个是能不能把再生水处理之后进入湖体,在系统里面设计一些湿地系统。我们发现里面也出现了氮和磷的问题,也是不可接受的系统。
  还有一个方案是湖水要有一定的循环,那么循环多少?最终认为每天达到1万吨的水的循环,基本可以保证水质的要求。
  这个是最后设计的再生水的补给点,这是再生水循环的路径在这里面。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评估,这个方案中到底氨氮是怎么变化的?比如说夏天会出现4类水体的情况,一般是3类的情况。那么总氮很大的情况下出现4类的情况,个别地方水质是达不到4类的要求。那么总磷的情况也是,到夏天个别的时段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其他的时段水质比较好。
  这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选定这个系统的设计,大概它的主要的规定参数是怎么样的。除此之外,景观规划师要求湖泊的景观要满意于形状,会非常好看。但是这个湖底有一些死区和敏感区,如果按照规划师做,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发现哪些是死区,那么这些死区出现了之后,我们要怎么样调整它、运行它,可以调整这个节点或者是进一步优化这一块的水质。
  除此之外根据这个方案可以做生态湿地的设计,对于循环水和中水产生一定的方案,这样你可以在空间进行各种方案的优化在这个布局里面。
  最后给大家看两张图,这个是奥运主湖的景观的设计,在这个里面是一些驳岸的设计,利用生态驳岸的设计避免氮磷对生态的影响。这个是湿地系统,怎么样跟景观更好地结合。最后要有一个比较高效的对中水的温室处理的系统。(完)
(中国水网整理,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