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沉默的技术

时间:2025-02-17 10:2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环保老岳

评论(

继2024年推出《环保灵魂七问》,2025年【环保老岳】陆续推出《环保新语》系列文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不同的视角看环保,看行业,看未来!近期推出三篇《弱势的业主》(点击查看)、《沉默的技术》、《畸形的价值链》,将在本公号上为大家呈现,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分享给大家。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01环保领域技术体系的存在及生存状态

在环保领域不包含工程施工技术的话,涵盖了可研、设计、系统工艺包提供商、设备商、材料商这些技术方。每年热闹的各大论坛、各种展会都是这些技术方在参与;他们是最活跃的群体,好像是环保领域的“主导者”。

热闹之余,这些技术企业在骨感的现实中却显得有些无力与无奈。仔细了解各家企业的生存状态:很多企业都是在强撑着。但是行业数据把企业的满脸菜色显露无遗。

截止到2025年1月下旬,26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盈利的只有5家,亏损企业达到21家。占到26家企业的80.77%,超过八成。

形成这种局面有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投资项目减少,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下降,呆账坏账巨额应收,项目周期拉长等等。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参与方也陷入到极度的内卷。其中可研、设计单位普遍面临着项目减少,收入大幅降低,业务降级,以前不做的小项目也得做了。

去年底,和一位地方设计院领导聊天。他说,压力最大的是业务量减少,但最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费拖欠,导致其人工工资都不能发放。另外,大量的系统工艺包提供商、设备商、材料商在面对总包项目采购时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大部分都得接受三轮、五轮的价格盘剥,有可能产品系统被拆解,分开采购,最后还得接受苛刻的付款条件。致使大部分厂家深陷泥潭,苦苦挣扎。这种局面下,还能投入资金来研发的企业,算是非常奢侈的。环保行业中也有小部分生产型企业,因为企业的品牌力强,或出口做的好,小日子过的还算滋润。

技术方本该是环保领域的主导者、重要角色,但冷静思考下来却发现只是苦中作乐,行业里没有几个人享受过明星的光环(写到此处,特别致敬十年前那一群引领、点亮这个行业的大咖们)、享受过主角的收入,更像是横店影视城数以万计的群众演员,没有几句台词,挣着跑龙套的工钱,吃着群众演员的盒饭。

02技术在环保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一个人的强壮取决于其骨骼、肌肉的发达,而决定这个人的创造力,效率的高低更多源于其大脑及神经功能的强大。如同在一个环保设施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工艺技术的选择。如果工艺错了,任你建质量再好的池子也不能治理好污染。所以,工艺技术是环保设施的灵魂、精髓,设备是五脏六腑,智慧控制则是神经系统。

在国内,工艺技术路线的确定主要来自于可研、设计单位。国内项目在前期设计阶段,业主给的时间一般很短,往往中标后一二个月就要出图,再一个月要编清单出技规,挂网招标。这种情况下进行现场查勘、工艺中试、方案比选,做好细节设计很难。

据了解,一些项目的设计费已经下降到国家取费标准3%的5折、6折,项目编制可研的费用则更少。而在北美,承担可研、初设职能的是咨询顾问公司,根据项目大小及难度,其收费标准是8%--20%,由此看出技术价值在国内外差距非常大。

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来自于行业顶层制度的规定及行业竞争;另外一方面,来自于传统认识观念的束缚。国内,普遍存在着重工程、轻技术;重视有形的东西,对难量化的咨询、技术指导的价值重视不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市政环保项目普遍采用定额、信息价来编制预算,对技术咨询如何定价缺乏依据。

造价单位把一个设备集成系统可以定价千万,很少有把一个技术咨询方案定价在几百万元的情况;哪怕这个技术一年能够创造上千万的价值。如果遇到理智的、讲科学的领导,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一方面承认技术的价值,而在操作形式上,不得不采用技术附加在有形的箱体上,或者是以分配部分工程的形式来实现利益。如此技术的价值不能直接体现,需要以工程来曲线变现。这样,实际上把技术活变成了工程活,但在以工程为主导的状况下,如果遇到项目预算不合理压缩,低价竞标的因素,再者如果不按技术规范及推荐品牌来实施,则会造成项目的发育不良,操作走形,技术价值则很难实现。而作为环保项目下游的设备商、系统工艺包提供方及材料商,在这种低价走形的工程实施中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其很难获得相对合理的利润,同时还需要承担资金占用的压力,可能还会承担额外的调试、改造费用。

环保产业链上的技术方,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规则安排或是默认了这种状况,大部分是沉默、妥协、接受。行业没有形成共同的声音来反对这种规则,抗争对技术的轻视。

03技术沉默的代价

在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技术商在整个环保项目中是非主导者,话语权逐步丧失,甚至是沉默的。设备系统材料供应商作为下游供应商,在低价的限制下很多供应的产品是低配、减配的产品,甚至于是被异化了的,但最终产品运行效果不好,仍然会落到产品商的头上,影响企业的口碑。

在有推荐品牌的有限低价和无推荐品牌的无底限低价的情况下,创新产品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在面对低价选择的情况下,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变得苍白无力,毫不值钱。这就导致市政环保行业陷入到低水平竞争,质量差的局面,行业人士没有价值感、成就感;这种局面不可能成长出世界级的环保企业。

当一个环保项目在投标时最重要的设备、工艺系统,在一些非专业工程商手中,连询价都不询价,就任意投标。这种轻视技术的公司,做出来的项目很可能是一个个低配、劣质的项目。当整个行业大部分被工程思维、低价采购思维主导下,变成了不看技术,不看价值,只看价格。

有一些大型集团也是基本采用最低价中标,最低价的产品往往损失的是效率。这些优秀的企业过去靠敏锐、靠效率成为行业王者,现在基本是在束缚之下放弃了效率。曾经意气风发的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尾大不掉的沧龙。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