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对标杆比选机制进行了全面升级,首次引入了城镇污水处理服务的“1+6”领跑者系列标准评价体系。在第三期标杆比选中,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所属的九江两河地下污水处理厂获评“社会化”标杆污水处理厂,同时该厂在第二期标杆比选中获评“生态化”标杆污水处理厂。
至今,“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已走过4年历程,累计为行业精选出93座标杆污水处理厂,提供了“高质六化”的卓越运营案例。在第三期比选中,联盟成功为行业筛选出34座标杆污水处理厂(详情链接:34座污水厂上榜,第三期“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厂榜单发布)。本文将向行业同仁介绍九江两河地下污水处理厂在“生态化、社会化”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宝贵经验。
项目概括
九江两河地下污水处理厂,作为江西省首个“全地下+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坐落于九江市濂溪区欣荣路邹家河一支巷。该厂占地面积约2.2公顷,设计日处理水量为3万立方米,服务范围覆盖10.19平方公里,惠及约14万居民。本厂采用“AAO/AO+高密度沉淀池+深床滤池”的先进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
项目特点
1.发挥效益 服务大众
双溪公园全景
地下核心运营区域
深床滤池
为了减轻“邻避效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提升其生活质量,项目的整体设计遵循“厂网一体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理念。通过地下建设污水处理厂、地面建设生态公园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异味和噪音,显著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干扰。此外,该厂还融合了环境教育、智能管理、生态公园等多种功能,构建了一个以两河地下污水处理厂为中心的“一园一馆一中心”的生态公园综合体系。
2.数字赋能 科学治水
九江两河生态综合体中的九江智慧水务调度中心,通过云端数据链接,实现了对中心城区众多污水处理厂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实现了智慧化的管理控制。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集中展示了城区400多套监测设备收集的涉水信息,对九江市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泵站等排水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流量、液位、水质、视频等多维度数据资源,使得调度平台具备了强大的预警功能。
智慧水务调度中心
过去,面对管道堵塞和污水溢出的问题,常常是被动地“哪里堵了通哪里”,工作量大且缺乏规律性。现在,借助数字系统,运维人员能够利用关键的实时在线数据迅速定位隐患,并结合系统的预判,在汛期主动采取措施。例如,在雨前降低管网液位以备暴雨,雨中指导调蓄池、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的协调运行,雨后再进行巡检,清理淤积和排查隐患。
数字化的赋能,将以往的水务现象观察转变为基于数据的预测,数据变化的趋势进一步帮助决策者制定动态的管理决策,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成效。
3.中水回用 降本增效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2023年12月1日,水利部办公厅公布的《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结论的通知》中,九江市作为23个优秀试点城市之一,位列第八。
两河地下污水处理厂作为九江市节水典型案例,参与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该厂的出水一部分经过消毒后排至十里河及濂溪河进行生态补水,另一部分则通过“中水回用”技术,用于地上双溪公园的用水需求。这样的做法不仅改善了河流的水动力条件,增强了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而且实现了生态补水的综合利用目标,构建了节水、节地、节能的资源节约型“全地下+花园式”再生水生产输用一体化利用配置格局。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