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书金字塔的奥秘:认知是偷不走的

时间:2024-12-09 11:4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木林森

评论(

“一个人早期可能通过和人打交道积累的深度实践,摆脱书本而直接产生的认知力”,薛总定义为管理学的“认知基座”。

用大白话讲,实践出真知,越早开始的深度社交实践拳拳到肉,长心长脑子。

薛总笑称自己读书不多,但酷喜“格物”自研,在极度有限的条件下被迫多次练习“破格升维”,练就了管理学中的野球拳,后来发现费了半天劲悟出的道理,和书里讲的经常一模一样。

37_4_1733707671.jpeg?wx_fmt=jpeg&from=appmsg

野球拳是游戏《金庸群侠传》里的一门武功,仅主角会用,但很难练。一般60多拳能升一级,而1-9级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攻击力平平,但到第10级就是攻击力第一的绝世神功,达到“天下无难事,只怕野球拳”的境界。

一套虾米武功,第10级天下无敌,难道不值得令人深思?

朋友小A跳到一家公司担任副总分管销售,发现原来在公司多年的销售总监小B和客户之间的交易有猫腻,还试探小A,威逼利诱小A上他们的贼船。小A坚守底线、表态拒绝后,小B以及他的小团体就开始明里暗里给小A的工作使绊子,扬言三个月让他自己离开。后来小A忍辱负重,先佯装输给小B一次,诱敌深入,让对方放松警惕,以至于小B得意忘形,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使得下面的销售团队怨声载道、离心离德,并且引发严重问题触动了老板的逆鳞,最终以小B灰溜溜滚蛋收场。

大半年的时间,职场的斗争冷酷无情却也现实。我问小A,是不是熟读兵法、博弈论、厚黑学,他说哈哈都没看过,就是得益于早年间在体制内的管理训练,在上下级之间当夹心饼干,在人事上既没有对下属升降职、离调任的任何实权,也没有奖惩制度、薪酬体系匹配的建议权,内部各种人浮于事,硬生生从地狱模式杀出一条血路,逼着在夹缝中想解决方案,寻找“二生三”的切入点,练就一身“既要又要”本领。

野球拳大佬!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被生活毒打一次,按在地上摩擦一次,就能长出一层盔甲来,然后等待着下一次更猛烈的攻击。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分分钟。

不过,并不提倡苦练和傻练,那样效率低、没结果、是不美的铁杵。书中也引入了大量关于好奇心和快乐心的解药,以提升认知为目标,战胜焦虑,突破马斯洛需求的桎梏。由于篇幅所限,下次再展开讲。

03.石门后面是什么

现在可以回答开篇的故事了。

石门的后面是另一道石门。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据说后来出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没有再钻探第二道石门了。

抛开古埃及人的防御智慧不谈,就这个事实本身,我们能悟出一些东西来。

我们可以通过流传下来的古籍和文物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成果,但还原当时的实践极其具有挑战性,所以很多时候今人拿不走古人的认知。就像我们现在很难复刻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各种古人熟练使用的先进制造技术破解不了。因为认知和实践是捆绑一体的。如果没有通过反复深入实践铸就的认知底座,光从书中了解别人的思想结晶,要么容易食古不化,要么就是飘的、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上手就验出来不行了。

《天道》里芮小丹对丁元英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重点在最后半句:能做到的才是我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慢慢形成自己的底层框架,谁也偷不走。

有了认知基座为底,吸纳的东西开始指数级的发挥作用,人书合一、人灯合一(沉香)、人塔合一、人X合一、人什么都能合一……

04.尼采: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时代

这句话份量好重,惊叹于大师似乎在一百多年前也预想到了今日之局面,并冷冷的丢下一句,向内求,自己办。其眼界和高度穿越了周期的起伏和文明的进程,无比契合当下。想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遭遇反反复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楚和使命。世上确实没什么新鲜事,如果觉得有,也许是还没领会“站在过去看过去,方能站在未来看现在”。

消化完薛总的“时空穿越算法”,我斗胆延展一下,寻找出路离不开三种能力的系统复合:深度复盘、抓本质(第一性原理)、以及背后蕴涵的洞察力。洞察力是像丝线一样,和另外两者分别缠绕在一起的。

第一, 深度复盘+洞察;又细分为三层:对自己、对他人、对时代。

——对自己——

我面试的时候很喜欢问候选人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做这个项目,你会怎么做?”

很可惜,大部分候选人答得并不充分,反映的是并没有从过去的经历中榨取出最有价值的部分,没有总结出成体系的方法论,所以日子一天天过去,经历一点点叠加,但成长的速度有限,对人和事的理解没有太多提升。

对自己经历的深度复盘,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正视自己的勇气,秉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抽丝剥茧,跳脱自己看自己。

还有一种情况,复盘是认真做了,但并没有在下次类似的项目开始前进行回顾,每次都只复盘眼前的事,没有形成体系、转化为菜谱里的固定动作,复盘成了无用功。

——对他人——

我曾经请教过薛总一个问题:按照“知行合一”的核心理论,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知晓其中诀窍?如果能够通过洞察剖析身边人的经历,避免一部分踩坑或者减轻一些伤害,人生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有所提高?

理论上是说得通的,至少对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来说,是一条有助益的路径。不过这条路径要和自己发生交互作用才能检验(是否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认知),否则就是空话。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