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已经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工艺调试。这是南海区首个全地埋式结构、设计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质准Ⅳ类标准的大型地下式净水厂。该项目把地下污水处理和地面科普教育有机结合,未来将有效助力桂城创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
预计10月“面世”
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自2021年6月正式动工,目前,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项目有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4年7月底,地下部分(基坑支护工程+箱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已100%完成,当前正在进行工艺调试中,计划8月底能完成联合试运转的工作。
桂城街道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项目效果图。项目方供图
除地下部分设备的工艺调试、联合试运转外,地上部分的施工也在加紧推进。现阶段,地上公园部分施工进度达50%,预计今年10月份能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
水质净化厂投入使用后,总服务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包括桂城街道、桂澜路以西及东二社区,日处理污水量可达10万立方米/日,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平洲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避免污水外溢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匹配千灯湖周边区域发展的污水处理要求,实现汾江河流域及四乡联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施工难题前置解决
智慧化建设管理贯穿始终
临建区域场地不平整导致测量放线较为困难、施工红线内紧邻周边市政道路且标高相差较多导致现场总平图布设困难……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项目组也遇到过诸多困难。
为了顺利解决施工难题,提高工程建设质效,工程借助“数字建造(BIM)协同平台”,通过场地分析、三维场布、施工动画等方式,最终形成工程项目总平图,打造全生命周期项目建设数字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施工问题前置化。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BIM、GIS、AI、AIOT+5G等前沿技术,“数字建造(BIM)协同平台”可以实现各方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及风险。
地下水质净化厂部分已完工。项目方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将与瀚蓝环境开展合作,采用“瀚蓝排水智慧管理平台”,未来打造成为全天候无人值守的智慧型水质净化厂。“本工程通过智慧大屏,中控制及PLC系统全面控制厂下设备,通过在线监测、在线控制等,达到少人值守甚至是无人值守的目标,实现智慧化控制。”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
图为地下水质净化厂的内进网板式细格栅,可以拦截和清除进水口处较小漂浮物,保护水泵和减轻后续工序处理负荷。项目方供图
践行绿色生态理念
打造南海生态融合新地标
作为基础设施工程中的环保工程项目,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无论是在项目设计建设上,还是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上,都践行着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
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项目方供图
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创新采用了多种工艺组合的方式,如“多级AAO生化池+矩形周进周出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超滤膜+紫外消毒工艺”,在国内属于前沿组合,能够使污水处理后的水质为地表准Ⅳ类,为后续生态环境提升打下坚实“水基础”。
2023年南海区发布的《“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构建绿美韧性的水生态格局、创新绿色活力的水经济模式、塑造人水和谐的水生活空间、建设交旅融合的水交通体系、彰显水文相依的水人文力量”5大战略行动。作为南海区首个大型地下式水质净化处理厂,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桂城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市政基础设施和水环境容量保障。
未来,这里将通过厂园教结合的模式进行生态科普教育宣传,并建有游乐设施、水系廊道、水修桥、海绵设施等,打造人在园中、教在身边的生态科普基地,让市民在玩乐悠闲的同时,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后水质情况等,亲身感受厂园结合的现代型水质净化厂。
2024年1-6月,南海区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15.88%,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二,水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趋势。随着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等环保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更好地为“水上南海”战略注入“生态活水”,助力佛山全方位擘画绿色生态底色。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