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极端天气为兆,用中医理论看碳排放目标

时间:2024-06-20 09:3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远志而行

评论(

中医是源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而现今,温室气体加重,极端天气频发,天地病了来挂个中医的号,也能给他们开个方子出来。

减少碳排放是对自己生存家园的拯救行动,但有着明显的西医色彩,笔者从中医角度来审视这个目标和手段,从祖国传统文化去看待现代的这场自我救赎行动,总结出了不一样的方式方法。

西医是明显的成分论(或说化学元素论),所以会聚焦于某几种微观元素的排放,中医是性味论(天有四气地有五味),更聚焦于宏观的阴阳寒暑关系,天地人之间能量的交互,相比之下看问题更有着整体性,平衡性,辩证性的特点,在处理人和自然的矛盾时,更能发挥深层次的作用。

01“人体小宇宙,天地大宇宙”我们的星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

中医将天地万物视作一个生命整体,有他的能量出入,有着气血的升降沉浮,其四肢百脉,脏腑肌肉,脾气秉性的都是具备的,只是和我们这些小生命体的形式略有不同。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我们只是大系统中的小分子,人诞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与健康都受天地系统运行影响。中医的整体观念将内在功能、运行方式相同、属性相同的事物都归为一类,因此有“天人合一”之说。

大系统决定着小生命,同样小生命体的活动对于大系统有着反作用,大气温室气体就源于积年累月的生产排放,能量不断的散逸于天空,都是在天地间不断的循环,排放出去的东西,迟早会回来影响自己,大系统和小生命是互相影响,互相感应的。

整个星球的能量出入升降,阴阳寒暑,生长化收藏的状态都是一个有序的平衡,也都是有生老病死的情况。生态系统和生命个体是可以进行相似类比的,其主体循环和运行都是一样的,两者有着同样的属性和内在规律。

微信图片_20240620093904.png

02碳排放的实质是热排放物质变化都是能量在背后的推动

无论是碳元素,硫元素,还是其他污染元素,任何的生产排放都是物质和能量的复合体。现代科学过于聚焦某些元素,把所有变化都用有形的元素来表达,而忽视了无形的能量,而能量带来的变化更为深层,单单控制住化学元素的物质排放还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控制各种热能的消耗和排放。

拿夏天的空调来讲,排放的都是水蒸汽,虽然不带有污染元素,散到大气中一样会加重温室效应,南极上空的空洞也不都是臭氧单独作用形成的,都是化学物质夹杂着过剩的能量才导致。中医更关注背后阴阳寒暑的驱动力量,热能污染比元素污染更致命。

中医讲“天为阳,地为阴”“阳化气,阴成形”;温室气体的形成其实是封存的“地下物”变成了散佚的“天上能”,煤炭石油和各类矿藏的开采,导致大地“阴虚”,在其冶炼加工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向天空排放,中医将之称之为“阴转阳”,这种转化的量太大、速度太快,让天气中积累的能量过多,导致“阳亢”;随之“阳化阴”的量也快速增加,“天上能”变回为“地下物”,降水降冰和降雪,都跟着产生巨幅的增量,让极端天气频发。

这一升和一降之间,大量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热能,在天地间循环往复,并且越来越快,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这样逐渐恶化。

微信图片_20240620093909.png

03星球目前的状态:阴虚阳亢,精气损耗严重

中医讲求“八纲辨证”: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先看阴阳虚实,再辩寒热表里。

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系统储能,中医称之为“藏精”,在人体中精藏于肾,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就是藏在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地下矿物能源的储备叫做“阳精”,在水下的冰山储备为“阴精”。近一百年来工业革命的进程快速消耗地球的“阳精”,虽然达到了工业文明建设目的,但却耗精过度,整个系统已经呈虚象;当生命体内阳精消耗过快,能量开始出现不平衡,系统会通过消耗储存的“阴精”来制衡身体内“阳”的快速挥发,两极的冰川大量融化,就是用阴在制衡阳,这个巨人在努力挣扎着自我平衡,也是自我施救。

中医有云“精足神旺,精亏神疲,精尽人亡”,目前来看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过热只是一种虚妄之像,当藏精枯竭,能源消耗殆尽,阴阳尽失的时候气候,星球马上变得寒冷而贫瘠,和人用尽能量后会去世一样,整个身体将变得冰冷和僵硬。

微信图片_20240620093913.png

04过热不单是排放所为“活血化瘀”或许还能缓解下病情

生命系统都有着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全身气血的调配,是生命体最基本的阴阳调节方式,中医认为人体会通过气血的调配,调节自己的体温,调节能量的分配,调节整体的阴阳变化。

对于我们这个星球系统来说,风力是气,河流是血。河流水力和风力主要调节着地平线附近横向的能量,是整个系统重要的“体表”调节方式,就像人体的经络和血管;我们现在的水利发电,风力发电,实质上都是迟滞了系统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有气无力,大风车和水库都已成淤滞之地,虽然获得了能源,但是自然阴阳的调节已经被拖慢,甚至完全阻断,排放的能量无法被快速稀释,降温调节机制已经被大打折扣,气候不热TM才怪!

我们不单单要看到得到了什么,还要看到失去了什么!没有白来的能源 所有能源的攫取都会产生不利的生态影响,风力和水流降温作用的缺失是促成温室效应的一个隐形杀手!让大坝多放放水,大风车停转几圈,时常停会电不要紧,让全身的瘀滞的气血重新轮转起来,运行起来,一定要保住系统的阴阳调节机制,整体的不平衡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05中医治疗讲求“调心为上”调低发展期望值,双碳必须做成民心工程

“天之病源于地,地之病源于人,人之病源于心”,安抚天地其实要先安抚我们自己的内心,如何让大环境冷下来和静下来,先要我们自己能冷静下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我们这些高级生物就是这个星球的神气所在,我们的想法就代表着这个星球的命运,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让我们心血过热,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很难停下来,很难冷静审视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和弊端。

现代科技都是向外求,单靠改变外在得到效果会非常有限,要达到目标一定还要向内求,让我们的内心安定下来。“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我们的心态一定要回归纯朴,时常的小满足。

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不单单要学会如何养生、养长,如何做大做强,还要学会如何养收和养藏,如何回调和减产,以期能度过比较艰难的日子,为下一个轮回做储备。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性,认识和行动能够符合自然规律。

在大自然环境已经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不能再盲求如何产量更高、发展更快、技术更先进的目标;而心里都应该想的是如何降低排放,如何减少能耗,如何保护自然生态,如何降低发展代价。生态文明需要我们进入一个减法的时代,要学会“收”和“藏”。

06人与自然的矛盾迟早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已经逼近“硬碰硬”的局面

中医讲“天地互感”,我们向大地索取的太多,天就跟着生病,元气大虚,阴不制阳;地下能源的亏耗和巨大的矿坑我们普通人很难看到,但温室气体形成的强对流天气,却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

整个星球外实内虚,里气不足而表邪有余,地裂天崩,对流激烈,湿气渐重,瘟疫频发。地球在五行系统内(木火土金水)的地位也已经开始下降,由实向虚只能静养,收摄心神,洁身自好,别无它法。

不要再幻想经济大发展,生态环境能够依然友好,成绩是卓越的,背后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趋吉的同时更要避凶。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恐怕只能在发展和保命之间做出单向的选择,没法在两者之间继续平衡和犹豫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生存的根基,要算清楚大帐,要避免吃子孙饭。中国人自古对天地敬畏之心甚重,所以大自然对我们其实是很宽慰的,你敬他一尺,他就还你一丈,生态文明时代必须要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

07中国减排方案一定要有传统中医的参与治标也要治本

微信图片_20240620093917.jpg

单纯的用一套评价体系去进行诊断和评判,效果会是很片面的。在西医照了CT,也要中医来望闻问切,动了手术后也要喝点中药汤子补补,不仅要有微观的局部的举措,还要有整体宏观的把控,标与本需要兼治!

现代科技惯用物理化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它们都集中在“术”的层面,我们还要从“道”的层面去审视问题,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一定要观察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推动力;在目前的气候危机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用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性能更好的看待现代科技所忽略之处。

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决定了他的思维的起点和行为方式,我们在借鉴西方的治理方式和标准同时,也要从传统中医文化去思考问题,将老祖宗的智慧慢慢拾起来,探索和发现更为长久和有效的方式方法。

2024/6/17

生态工程师 远志而行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