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水污染事件出圈了,这是一起本可避免的环境舆情事件,有好多环节可以截断事件爆发,可惜全线失守,节节败退。
复盘整个事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滁河水污染事件出圈了,这是一起本可避免的环境舆情事件,有好多环节可以截断事件爆发,可惜全线失守,节节败退。
何出此言呢?且容贤乱事后诸葛亮一下。
如果全椒县富信石油助剂有限公司加强管理,严格按化工企业规范流程操作,则可避免原料仓库发生火灾,在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
就算不幸发生火灾,如果富信公司有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且备案的应急预案,设置足够容量的围堰和事故应急池,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切断与外界连通的雨水管阀,也可避免甘油、糖蜜和粗甲醇等混合物,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的沟渠。
就算污染物不幸流出厂外了,通过拦河筑坝截污,先将外泄的污染物集中收存在沟渠中,再及时抽运到污水厂处理,也可避免因暴水冲入襄河。
就算抽运处理不及时,暴雨也是天意,污染物留在襄河里还不算太糟,尚有水闸可控。但事已至此,生态环境和水利主管部门就不能无视啊,得当个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按《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上报处置。
可惜,他们都没有行动,甚至都不觉得襄河水质有异常,县政府照常请求市水利局“安排驷马山管理处开机提水”以保障农业生产用水。这一开闸放水,造成污染物大肆扩散,使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滁河发生水质恶化,出现大量死鱼死虾,引发跨省污染并获得央视记者关注。
央视关注的环境事件是捂不住,消息不胫而走,后果愈演愈烈。像当年的“深圳湾”环评事件,没啥实际环境损害都闹得沸沸扬扬,罚过其罪。这次滁河事件可是实质上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那必然是街谈巷议,众人皆知。
到了这一步,当地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老老实实承认错误,亡羊补牢少说多干吧,或许还能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谁知,当地基层生态环境(水利)干部干没干好。政府12345平台人员冒充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随意”回复市民投诉,水利局党组成员“真的不知道”水质异常是什么原因,相关单位没有事故成立调查组,也不开展水质监测以消除民众疑虑。
说也是口无遮拦,引发更大争议。水利局党组成员到是“坦率”,说自己还有两个月退休,不该过多问这些事情;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则态度坚决,表示没必要进行水质监测(毒性分析),还拿敏感的茅台打了个非常不恰当的比方。
至此,整个滁河水环境污染事件从技术到公关,全线失守,彻底崩溃。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各路媒体都来口诛笔伐。
很快,全椒县委书记被免职,央视新闻中接受采访的三位政府工作人员,包括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和办公室主任,水利局党组成员,也火速被免。
他们冤么?说实话,不冤,他们工作失职,态度和能力均有所欠缺,难辞其咎。
安徽省委官方对该事件的定性和评价,还是相当准确客观的:
“滁河水质污染事件,是一起重大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后果十分严重,性质十分恶劣。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并不复杂,但处置过程拖延拖沓,造成严重后果。此次事件本可避免,但一些干部在处置过程中心存侥幸、乱作为,面对问题遮遮掩掩,总想蒙混过关,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信口开河,造成不良影响。”
滁河水污染事件是一起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更是对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通过此事,贤乱有一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基层环保工作不容易做啊,主要面临有三大难点。
一是生态环境专业知识的挑战,半路出家,难以胜任。
在基层,生态环保工作者,得要具备扎实的环保专业知识,才能懂平常该怎么管,发生事件该怎么做。
比如此事件中,基层环保人员既要熟悉生态环境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企业按《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等正常做好应急预案备案,加强日常管理,还要懂得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信息报告方法,发生事件要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开展应急监测等等。
但这个要求对县级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显然有点高,他们可能在环保专业知识方面有所不足,大部分70后科级干部不是专业出身,又缺乏环保铁军的专业训练,难以表现出过硬的专业水准。
在县域发生一般环境事件,如果他们不上报,在本级连组建应急处置小组的意识可能都不强烈,就算想,也可能组建不起来,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认识和储备啊。后来捅娄子了,到了省、市层面,就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封堵相关污染水体,密切监测水质变化,邀请省内外专家研究制订修复方案”。
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履职能力便相应欠缺。在滁河污染事件中,一些基层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现出“一问三不知”的态度,接受采访只能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模糊的推测,而非提供基于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准确信息。本该自己回复的12345平台环保投诉,被别人处理了又毫不知情,还堂而皇之表示不知道,哪有半点专业素养可言。
这与部长走两会通道和司长们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相去云泥。
二是县域跨部门协调沟通的困难,人为言轻,独木难支。
环保部门原来在政府中就属于不太讨好、时常背锅的尴尬部门,如今在区县一级又遭遇垂改,连政府组成部门都不是了,而成为市局派出机构,那平常监管就不够强硬,软绵无力,遇到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