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二次供水“成本计入水价” 的困难根源是什么?

时间:2024-05-08 10:37

来源:E20供水研究中心

作者:易南北

评论(

E20供水研究中心联合行业专家,推出二次供水管理路径研究系列文章,从六个方面讲述实际推进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及建议解决路径,共计6篇,本文为第四篇,讲述二次供水“成本计入水价” 会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如何有效解决?

相关阅读:

一、高层小区与低层小区在二供设施改造接管方面的差异

二、如何区别把握低层小区与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合格”标准

三、“先改后接”的二供模式对供水企业来说有何利弊?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

(建城〔2015〕31号)等关于加快城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要求供水企业接管的系列政策文件均明确“改造后接管”以及“以政府、供水企业投入为主,居民合理分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随着地方财政日渐趋紧,各地的改造投入从初期以安排财政资金为主,逐步趋向于希望供水企业承担,同时,《规范水电气暖行业收费》(129号文)以及《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相继明确“由供水企业负责运行管理的二次加压调蓄供水设施,其运行维护、修理更新成本计入供水价格”,于是,各地纷纷开展水价成本测算,探讨供水企业接管二次供水的水价方案,但是,测算和探讨的普遍结论是水价成本矛盾过大,水价方案不具可行性。

供水企业接管二次供水,成本包括改造接管和运行维护两个环节:一是改造接管的成本,即为了达到接管标准而实施改造投入的计提折旧(或摊销)和利息(财务费用),二是运行维护环节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设备保养、维修、更新改造、环境保洁、水质检测、水箱清洗、漏损等等。“成本计入水价”的困难根源在于:

1.巨额的改造成本当期发生

二次供水小区数量众多,供水企业接管后需要保障水压水量、及时响应和处置故障、确保水质安全,但建成在用的二次供水设施普遍存在规范性缺陷,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各地普遍实行“改造后接管”政策,按照技术标准统一改造合格才移交接管,以减轻供水企业的责任风险和经营压力;但是,统一改造的投入巨大,若由供水企业承担,不但考验供水企业融资能力,而且,从财务核算和水价成本监审的角度,巨额的改造成本在接管当期发生,相应的折旧和利息计入接管当期水价成本,必然难以消化。

2.传统模式的运维成本过高

小区众多,位置分散,传统的巡检和客服热线接警响应方式需要分片区设置大量服务网点,而且增压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大量的机电、仪表、通讯等专业技术人员,人均负责小区数量十分有限,运维人力需求量大,人工总成本高;设备运行缺乏预防性维护指引,故障维修和更换往往为了免责而便宜行事、随意更新而非物尽其用,粗放式管理的维修成本必然居高不下;由于故障信息滞后,即使人力配置再多,故障响应和处置的效率依然低下,仅仅是形式上将责任从物业管理机构转移至供水企业,二次供水服务质量和效率并无明显改善。

为了合理控制运维成本,并且能够发挥供水企业的专业化优势,真正实现提升二次供水服务的目的,部分城市在“改造合格标准”中强调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统一通讯协议、统一运行状态数据和格式,以支持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和高效运维。由于已建成在用的二次供水设备品牌型号各异,不能满足通讯协议和数据标准要求,于是通过指定采购符合标准的设备和监控系统的方式实施统一改造,因而进一步增大了改造环节的投入,也就是说,虽然运维成本得到控制,却加剧了本就难以消化的当期成本矛盾。需要指出的是,指定采购限定品牌的设备及其监控系统,容易引发垄断争议,市场公平问题不容忽视。

显然,要化解供水企业接管二次供水的水价成本矛盾,需要寻求科学的路径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要让供水企业实现高效运维,降低运维成本,有能力和信心承担接管责任,也要避免供水企业接管当期发生巨额的改造成本,在提升二次供水服务、实现接管政策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延缓改造成本的发生,双管齐下,水价方案才能够具备可行性。

当前供水行业密切关注超长期国债用于设备更新的政策,希望借政策的东风,解决二次供水改造的资金来源,但解决资金来源之余,还需要科学正确地运用,才有可能理顺价格机制和管理秩序,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二次供水矛盾和问题。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