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做好“水文章” 代表委员献言2024全国两会

时间:2024-03-12 09:26

来源:中国水网综合整理

评论(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全国人大代表委员关心我国生态环境并就我国水生态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们也就水环境问题提交了相关提案。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到2035年要建成国家水网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回答关于去年水利建设投资情况的提问时表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把目标年设定为2035年。2023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这11996亿元投资通过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全面决策部署。李国英表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实现跨期调节、以丰补枯,在空间层面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着力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在这样一个总体格局下,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任务集中反映在“纲、目、结”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为骨干,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二是织密国家水网之“目”,以引水、排水、输水和综合交错互联互通的水网;三是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夯实和提升重点水源枢纽调控和供给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

补齐黄河流域治理短板

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推动美丽中国黄河流域先行区建设,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优化产业布局是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

李海生认为,应优化流域高耗水行业布局和规模,引导宁蒙河套、汾渭平原等地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减污降碳协同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提升产业绿色低碳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应充分考虑黄河流域区域差异,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分区分类保护和治理措施。”李海生说。

具体来说,加强汾渭平原、宁蒙河套等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和主要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针对源头涵养区、中游水土保持区、下游河口区制定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构建从源头到河口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能力,建立健全干支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和入海水量;加强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因地制宜用于生态补水、景观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提高其利用效率;拓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

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打好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组合拳,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实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域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根据区域特点差别化制定系列标准规范,支撑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补齐黄河治理短板,科技创新是关键。李海生呼吁,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增强技术、产品、装备等供给能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科学装置,以及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提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黄河生态环境数据中心,构建畅通高效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统筹流域数据资源,提升黄河流域生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和复杂环境问题的模拟、推演与智慧决策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蒋云钟

扎实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开展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

image.png

“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蒋云钟表示,“国家水网建设迫切需要扎实推进。”

国家水网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投资需求巨大、大部分公益性突出,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体制机制重大制约,推进国家水网建设还面临几个问题。“一是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能力有限。二是水利行业市场发育不够健全。三是对于跨流域、跨省份的国家水网重大项目,除南水北调工程外,缺少明确的专业化市场主体。”

蒋云钟建议,探索设立国家水网基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国家水网建设筹资的主渠道作用;研究组建国家水网集团,更好发挥中央企业对国家水网建设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推进综合水价改革,更好发挥水价杠杆对国家水网建设运行的主调节作用;建立水网科研基地,更好发挥科研单位对国家水网建设创新的主攻手作用;构建河流伦理思想,更好发挥优秀文化对国家水网建设保障的主引导作用。

“为了确保及时有效发挥黄河保护法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按时保质落实的作用,开展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非常必要。”蒋云钟表示。

蒋云钟表示,开展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可以增强黄河保护与发展的执法意识、推动黄河保护法的实施、促进黄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

一方面,执法检查是宣传黄河保护法的重要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广大社会民众对黄河保护法的认识水平,牢固黄河保护治理的法治社会根基。另一方面,黄河发展纲要和黄河保护法是辩证统一体。执法检查可以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从法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黄河发展纲要的刚性要求及其严肃性和重要性。

此外,黄河保护法是黄河保护、开发、利用方面总则性的法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施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相关制度,通过执法检查,有利于各地针对本地区特殊情况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以适应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通过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有利于以江河为纽带,以流域为单元,为推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经济带和城市集群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等提供法治化支撑,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的实施。

因此,蒋云钟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3—4个检查小组,对黄河上游的青海、宁夏,中游的内蒙古、山西,以及下游的河南、山东等省区开展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实地执法检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在与新华网连线时表示,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对国家战略的加速推进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要以高水平水安全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

唐洪武介绍,近年来,江苏充分利用区域自然禀赋,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水安全保障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江苏水利也正走在江河安澜、人民安居、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人水和谐共生、智慧化、网络化、开放融合、包容互鉴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上。

唐洪武认为,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既涉及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工程建设,也涉及水资源科学配置、体制机制等问题。他建议,加强水生态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支持生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综合流域水生态系统“监测-评估-诊断-修复”一体的能力;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大中型灌区建设标准,加快与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水平相衔接,全面提升灌排保障能力;健全和完善旱涝同防同治的法律法规与管理机制,推进我国旱涝灾害联动防治条例与相关内容修编工作,制定水库汛期运行汛限水位与旱限水位的动态管理条例。

“科技和人才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唐洪武表示,作为水利特色强校,河海大学要着力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重要结合点的作用,优化学科专业、提升水安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助推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