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梅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时间:2023-05-08 13:44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梅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推荐单位:湖南湘新水务环保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项目概况

梅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工程范围及主要内容包括:

(1)梅溪湖已建湖体约165万m²水域范围的水生态修复工程;

(2)三环线撇洪渠学湖路涵洞以上段渠道生态疏浚工程约2.0km;秀峰路南延线以上生态构建工程约3.0km;

(3)高排渠两座生态塘约5000m²、两座山塘约5000m²水生态系统构建;

(4)鸟类栖息地建设。

(5)中央绿轴景观水池(面积约893m2)水质净化。

梅溪湖湖区和周边水系水生态修复及构建工程遵循低冲击开发原则,以生态修复为主,辅以工艺设备处理,最终建立稳定、良好的水生态体系,达到自我良性循环的目的。

示范意义

本项目应用的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运维全链条关键技术,涵盖城市人工湖库污染防治技术、微生境改善技术、生物构建技术和运维技术,既可以多项技术集成使用,也可以单独提取其中单项技术针对单个问题进行应用。我国人工湖库数量巨大,特别是城市人工湖库,因环境压力较大,又大多处于城市中心,需要采取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来治理并长期维护,迫切需要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维护成本低廉的整体解决方案,而本技术正好符合市场需求,可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因此,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项目在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和石塘水库进行了“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运维全链条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梅溪湖全湖水质已稳定达标地表水Ⅲ类,湖中心水质可达地表水Ⅱ类指标,2m水深范围内沉水植物覆盖率≥70%,已形成“水下森林”景观,水生动植物群落种类已超过365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

(2)社会效益

梅溪湖周边是长沙市全力打造的品质生活和生态宜居片区,应用该套技术后,梅溪湖治理与运维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提升了区域“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其周边的国际新城火爆夜经济,受众广泛,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应用本技术的湖库每年根据研究结果及时调整放养鱼类结构和数量,土著肉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显著增加,水库透明度增高,春季硅藻异常增殖现象得到缓解,降低了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运维全链条关键技术。

(2)工艺/装备原理

本技术主要由城市人工湖库内外源污染防治技术、基于生物栖息需求的滨岸带微生境改善技术、水生态系统生物构建技术和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人工湖库生态系统运维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集成。该技术的理论核心是倡导构建生物完整性、恢复生物多样性,注重构建和运维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运维全链条关键技术的经济高效与环境友好模式。

(3)工艺/装备特点

遵循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以提高湖库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出发点,从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和生物学等学科视角,对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开展构建和运维技术研究与实践,抓住“污染防治-微生境构建-生物群落恢复-模型预测-优化调控”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运维自主创新全链条技术,突破人工湖库水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和运维管理中的技术瓶颈,解决城市人工湖库内外源污染防治困难导致水质状况较差,沿岸带生境退化及均质化导致生态功能弱化,生态系统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易发生藻类水华、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和水质易反复等问题。该套关键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污染、无损伤等优点,可根据需要进行链条式串联使用,或者并联使用,增强技术的应用效果。

(4)应用工业领域

城市人工湖泊(水库)水生态修复及运维领域。

(5)工艺/装备流程图

图片21.png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图片22.png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