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国水环境庞洪涛: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创新之路

时间:2023-04-14 09:09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核心观点

1、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持续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迭代升级,以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推动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2、过去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技术路线,将污水当作污染物在城市的边缘建厂,在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下,产生诸多问题。

3、国家层面接连发布,污水处理厂下沉、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相关政策,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4、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创建和应用,将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从有到优的质变。

5、坚持系统思维,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做好示范项目。

3月23日下午,在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备受水务行业瞩目的“2022年度水业企业评选”榜单揭晓,作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领跑者,中国水环境集团获评“2022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中国水环境集团总裁助理庞洪涛上台领奖,并以“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创新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分享。

1681180792209086.png

庞洪涛

大势所趋 前景广阔

80年代开始,中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体系,拥有5000余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服务超过5.5亿居民,日处理规模达2.1亿立方米。

庞洪涛表示,过去传统污水处理厂采用西方大规模集中处理技术路线,将污水当作污染物在城市的边缘建厂处理排放,但在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下,产生诸多问题,如臭气、噪声邻避问题严重;距离市中心远再生水利用难;大集中模式污水收集距离长;污水处理能耗高等。

中国水环境集团历经十余年探索和实践,将污水厂从地上转为地下,解决邻避问题,节约大量土地的同时,还可以用来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由集中转为分布,沿城市河道干支流布局,解决污水的收集和再生回用。

近几年,中国水环境集团不断围绕下沉式再生水厂方向进行迭代创新、提升和实践。2017年,牵头完成国家“十三五”水专项下沉式再生水厂的研发和实践;2019年,发布国内首部下沉厂专有标准《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理论的创新带动了应用场景的颠覆,目前,中国水环境集团已逐步形成了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体系,成为了与城市高度融合的水资源、绿色能源、数字化管理和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2022年,国家接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广污水处理厂下沉、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有效盘活周边可开发土地等资产,这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打造水环境治理中国样板

庞洪涛表示,中国水环境集团将城镇污水作为城市稳定的第二水资源、绿色能源、土地资源,创建了“厂网河一体、水地生综合、碳能质融通”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创建和应用,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推向从有到优的质变,实现了环境友好和空间综合利用。

截至目前,中国水环境集团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厂遍布全国22个省份,业务覆盖水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全部应用场景,推动中国城市水环境走向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1、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33333333333333333.jpg

北京通州碧水再生水厂

该厂最早于2005年建成,当时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快速发展,处理规模和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地需求,于2015年进行了下沉式扩容改造,也是国内首例原地不停产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处理规模达18万吨/日(提升80%),仅占用原有土地的三分之一,释放地上200多亩土地,同时再生水实现100%回用,将为周边54万平方米建筑提供供暖制冷。

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再生水厂,也是“十三五”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地上公园,地下科技馆,把污水处理、科技研发等多个功能融合一体,建设城市生态综合体的示范。

2、国际首个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

1681181011260218.jpg

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项目

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项目是国家三部委城市“母亲河”治理典范,也是国际首个城市尺度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应用项目。最初规划是在下游建超大型污水处理厂,当时面临管网建设难、征拆费用高等难题,中国水环境集团经过系统调研,决定沿干流和支流分布式建设30余座再生水厂。通过系统治理,南明河彻底消除黑臭,水质逐年改善,去年11个月达到Ⅲ类水,项目共节约土地1053亩,管网投资节省15亿元,河道补水每年5亿立方米,年节省调水费用1.58亿元,真正实现了国际首个城市尺度下沉式再生水厂应用。

3、高原湖泊治理

1681180920374734.png

喜洲下沉式再生水厂

大理洱海环湖治污项目,包括环洱海的6座下沉式再生水厂、231公里管线、13座提升泵站,形成了一条环湖截污治污“大动脉”,彻底截断流向洱海的生产生活污水。洱海周边下沉式再生水厂使用生态技术,污水经处理后尾水进入生态塘库进一步自然净化,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农业灌溉等。

11111111111111.jpg

大理洱海上盛开的海菜花

海菜花是洱海原生态的土著"水质指示生物",但随着洱海水质经历了从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海菜花逐渐难觅踪迹。自2015年实施环湖截污项目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洱海水质和水生态得到根本性改变。2022年“环保菜”海菜花因洱海水质改善,自然地恢复,在洱海再度盛开。

该项目实际投资节省了约6亿元,同时与传统地面污水厂相比,地下水厂节约用地约160亩,直接减少环境影响范围近2000亩,地上空间建设集科普教育、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水生态综合体,开创了水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地下水厂市场拓展竞争加剧,如何落地?

论坛现场,庞洪涛也与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E20环境商学院院长王立章,进行了互动交流。重点谈到了地下污水厂市场拓展过程中的难题和破解之法。

王立章:在专注且深入的开展地下水厂的市场拓展中,是否也遇到了行业的不认同、客户的不理解等问题,如何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庞洪涛:2015年,业内专家对地下污水厂曾提出很多质疑,下沉安不安全?工程周期是不是很长?造价是不是很高?等等,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下沉厂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为此,中国水环境集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技术创新。技术要迭代、升级,包括技术模式和方向。以生物技术为例,最早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时,得到行业和专家一定程度的认可,当时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之后几年,又持续做技术研发升级,该技术再次鉴定后得到国际领先的评价,并且在去年入选了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未来,我们还会对这个技术做持续的研发和升级。

二、要有系统思维。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做好示范项目。相比较于传统路线,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能有效减少管网投资,提高收集效率,节约大量的土地,提供包括公共服务产品、绿色能源和地上空间综合利用等,从系统角度来看,更具效益。过去10余年间,水环境治理视角逐渐从污染物减排和断面考核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方向转变,地下水厂也更加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比如2020年浙江发文,“加快推行地埋式建设模式。在经济发达、土地紧张、环境敏感的市县,5万吨/日以上规模的城镇污水厂都要采用地埋式,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也要积极推行、优先采用。”,去年国家层面也相继发文鼓励推广地下水厂的建设。

三、行业合作共赢。地下水厂在地面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优势巨大,但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土地性质更改、规划调整等。地下水厂市场很大,需要业界同仁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一起把市场做大做强,引领水务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